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山东邹城孟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4日 编辑:小莫 访问:52345 评论:13条 发表评论! 纠错!


(邹城孟庙亚圣殿 作者:黄金长老)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亚圣路
  门票:孟庙、孟府联票旺季40元,1.1--1.4米儿童、60-70岁老人和学生票20元;1.1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证、现役军人免票。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 曲阜距离邹城大约25公里,从曲阜汽车站就有到邹城汽车站的汽车,从邹城汽车站坐20路公交车孟庙广场下车即可。
  自驾车指南:京福高速公路邹城入口下至邹城市去南郊。
  详细路线:日东高速—京福高速—邹城出口下—342省道向西行驶—至104国道南行约1公里(有景区指示牌)—唐王湖处西行约100米—孟府孟庙,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联系电话:0537-5252098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孔庙广场就可以停车。孟庙附近就有建设银行,离最近的加油站大约1公里。
  住宿:孟庙景点周围住宿很少
  择邻山庄
  地址:邹城市钢山北路1571号
  价格:260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92901
  推荐理由:离孟庙三公里,从这有通往孟庙的公交车

  邹城市华龙宾馆
  地址:邹城市峄山路中段(文化广场南)
  价格:68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22898
  推荐理由:距离孟庙大约三里路。

  周边景区:孟府 唐王湖公园 鲁荒王陵 四基山汉墓群 孟母林

旅游小贴士
  1、推荐旅游线路:棂星门--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承圣门--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寝殿 
  2、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1.5-2个小时。
  3、孟庙每年春秋两季的“丁祭”是很值得参观的。另外,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古庙会。周围的妇女带着孩子到孟庙赶会,摸龟头,摸龟腚,寻求“一年高兴不发愁,全年消灾不生病”的吉祥如意。

景区地图
邹城孟庙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孟庙简介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内部景点介绍
  棂星门
  孟庙之正南门,亦系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邹城孟庙亚圣庙石坊 作者:小莫)

  亚圣庙石坊
  进棂星门,为孟庙第一进院落。往北,北墙正中是座精雕细刻的石坊,即“亚圣坊”,也是孟庙第二道门坊。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西侧门楣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一幢。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

  仪门(泰山气象门)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院中有一条砖铺甬道,直通“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上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门”5个大字。故仪门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之气象也。”此门之名即由此而来。

  承圣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此院东西各建有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门原名为“钟灵门”,西门原名为“毓秀门”,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二者取义于《孟子》七篇中“淫辞知其辟”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门和养气门内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述:“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此院北壁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承
  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亚圣木坊
  养气门(即西门)外,孟庙垣墙之西,在南北通衢的大街上,建有一座横跨大街的木坊。该坊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4柱3洞,丹薨碧瓦,飞檐翘角,彩画鲜明。檐下半拱11踩5翘,正中一间悬山式坊顶高出两侧歇山式坊顶,主次分明。4个歇山式坊角向外伸出,高高翘起。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2字,故名“亚圣木坊”。早在东汉时,京兆长陵人赵岐在《孟子题辞》中,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亦称颂孟子为“亚圣之才”。“亚圣”作为官方称谓,起源于元代。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孟子始被封建王朝尊封为“亚圣”。

  康熙御碑亭
  承至门左侧,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翘角,斗拱承托,绿色琉璃瓦覆顶,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石雕,狮头、龟背、鹰爪、蛇尾——似龟非龟的怪兽。其实它并非乌龟。据徐应秋《玉芝堂?龙生九子》中说,此兽叫“霸下”,又叫“赑屃”,传说是龙的第6个儿子,喜文好负重,力大无穷。这块石碑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孟庙一年一度的庙会,这天,当地群众络绎不绝来孟庙赶会,百姓称之为“走百病”。人们不仅争相往碑座下的缝隙里投掷硬币,而且都要用手摸摸这座石雕怪兽的脑袋和屁股。说是“十六摸摸乌龟头,全年高兴不发愁;十六摸摸乌龟腚,全年消灾不生病。”以至这碑座赑屃的头和屁股被人们摸得越来越光滑了。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进院落即中心院落,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就坐落在院中高台(即露台)之上,亚圣殿前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内甬道东边建有“乾隆御碑亭”一座,为单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方形建筑,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天震井
  亚圣殿前的露台之下,甬道东侧,有古井一口。据井旁碑刻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
  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
  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邹城孟庙亚圣殿前的石雕 作者:小莫)

  亚圣殿
  亚圣殿是孟庙主体建筑。殿为七楹,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是一座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地震而倒塌。现存之大殿系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重建,后又经过十数次重修,始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画栋雕梁、重檐飞翘、歇山转角、丹薨碧瓦的宏伟建筑。大殿四周,列有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彭下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造此殿时所刻制,而巨型石柱则为明代维修此殿时所制。殿前廊檐下的8根石柱,都饰以浅浮雕,殿门两侧4柱正南面镌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世所罕见。其余各面刻有宝相牡丹或缠枝西番莲花。殿檐下的梁坊斗拱皆饰以云龙和彩绘贴金工艺,可谓精美绝伦!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四周环绕以精雕的5条金龙。殿之正面朱槅并列,正中门额上悬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8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两柱正面凸镌一副巨型抱柱对联: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门匾和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手书。大殿正中,在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孟子塑像在“文革”期间被毁,1986年重塑恢复如旧。东侧神龛内,供奉着孟子弟子利国侯乐正子的塑像。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三月十四日被封为利国侯。朝廷封侯诏旨称乐正子“学古之道好善,优于天下,追以侯爵,其配食焉。斯文之光,万古不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邹县令胡继先编纂的《邹志》中,记述乐正子,“孟子曾以‘善人’、‘信人’称之。尝仕鲁,荐孟子不果。鲁欲使之为政,孟子闻之喜而不寐焉”。进入殿内,使人顿有肃穆之感,而生景仰之情。抬头仰视团龙彩绘的承尘藻井,矞皇辉奂。在藻井之下,横悬清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金匾一块。
  宏伟壮观的亚圣殿,除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集古代建筑、雕刻、铸造、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它既有创建时的石刻覆莲柱础,也有明代大修时增添的减地浅线雕刻石柱,又有清康熙年间重建的木架结构,可谓古代建筑之典范。它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东西两庑
  “两庑”位于亚圣殿前东西两侧,为左右对称式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今存两庑为清代建筑,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曾大修西庑落架。两庑各7楹,高7.8米,纵深8.35米,横宽25.28米。两庑是供奉孟子弟子和历代对于孟子学说有研究有贡献的学者的场所。孟子弟子从祀,始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据元元贞元年(1295年)司居敬《重修驺国公庙碑铭》记载:“元贞元年,居敬既修建县学,为营两庑新阶,配公孙丑而下十有九人,冕服视爵秩从祀焉。”两庑室内各建神龛三座,内安放木制神主牌位,并无塑像。东庑三龛共从祀11人,其顺序为:

  南龛:先儒高子。
  “高子,齐人也。尝学于孟子,乡道而未明,去而学于他术。”宋时封爵为泗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高氏;先贤公都子。疑为楚人。孟子称他有学业,并“有好辨之问,有性善之问,又与孟季子有义内之辨。”宋时封爵为平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都子;先儒盆成括。复姓盆成,名括。孟子称其“小有才,未闻大道,仕齐见杀”。宋时封爵为莱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盆成氏。

  中龛:先儒屋庐连。
  复姓屋庐,名连。“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辨礼与食、色之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宋时封爵为奉符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屋庐氏;先儒浩生不害。齐人,“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宋时封爵为东阿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浩生氏;先贤公孙丑。齐人,“有政事之才”和“不动心”之问,尝慕管仲以期孟子。宋时封爵为寿光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孙子;先儒陈臻。齐人,《孟子》中载有他与孟子关于“辞受、去就、收予之礼”等问题。宋时封爵为蓬莱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陈氏;先儒钱唐。字惟明,浙江象山人。明初任刑部尚书。明太祖朱元璋因《孟子》中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句,勃然大怒,议罢孟子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钱唐抬棺上朝,抗疏入谏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叹其诚,未加其罪,且罢废配享之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附祀于东庑。

  北龛:先儒韩愈。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上尊儒排佛,极端推崇孟子,谓孟子“功不在禹下”。因其推尊之功,宋时于正殿之西立祀,其封爵为昌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韩氏;先儒子叔疑。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承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子叔氏;先儒孙奭。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聊城西北)人,累官龙图阁待制。“五季之乱,儒学扫地。孙有光于孟氏”,先祀于“报德祠。祠圮主存,旋升于庑”。
  西庑三龛,从祀9人。

  南龛:先儒季孙氏。
  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丰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季孙氏;先儒桃应。孟子弟子,“有皋陶为士、瞽瞍杀人之问”。宋时封爵为胶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桃氏;先儒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宋景佑年间,知兖州府,访得孟子墓于四基山之阳,“傍冢为庙”,为祭祀孟子之始。并访得孟子后裔,荐于朝廷授予官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部文颁示称先儒,位在唐韩愈之下”。

  中龛:先儒孟仲子。
  一说“孟子之从昆弟也,有要孟子造朝之事”。一说为孟子之子而受业者。宋时封爵为新泰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孟氏;先贤万章。齐人,孟子高足弟子。孟子去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中第五篇即万章篇。宋时封爵为博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万子。现邹城西南3公里处,有万章之墓;先儒充虞。孟子弟子。曾有“木美之问”和“不豫色之问”,并以孟子以前所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慰藉孟子。宋时封爵为昌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充氏。

  北龛:先儒彭更。
  孟子弟子。曾问于孟子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宋时封爵为雷泽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彭氏;先儒徐辟。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仙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徐氏;先儒咸邱蒙。复姓咸邱,名蒙。齐人,孟子弟子。“齐之隐士。尝问舜之臣父臣尧于孟子”。宋时封爵为须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咸邱氏。
  现存于孟庙启圣殿檐下的《孟氏宗传祖图碑》上,刻有孟子“门人”20人的图像,分左右两行排列。此碑刻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立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上有宋时封爵为成都伯的扬雄,而无钱唐之名。两庑从祀则无扬雄。扬雄之罢祀,始自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朝廷从行人司副杨砥之议,罢扬雄孔庙从祀,亦因此罢扬雄孟庙之从祀,而将钱唐升祀东庑。

  寝殿
  寝殿紧靠亚圣殿之后,并有高筑甬道同亚圣殿后檐台相连结。此殿始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原名为“邾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1497年),增修孟庙时改为“寝殿”,成为祭祀孟子夫人田氏的专祠。殿内供奉“亚圣夫人田氏之位”的木制牌位。现辟为展览孟子生平事迹的地方。寝殿为五楹歇山式建筑,高10.67米,纵深12.58米,横宽21.23米。殿前露台之下甬道右侧竖有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同时镌刻八思巴文和汉文互相对照的褒崇孟子父母的《皇帝圣旨碑》。露台和甬道之上有三棵古桧树,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九百年,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

  启圣殿
  原名为“邾国公殿”。为供奉孟子父亲启圣邾国公的殿堂,故名。位于孟庙第四进院落东路,启贤门内,亚圣殿左侧。殿为五楹,四周出厦,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高9.97米,东西横宽12.40米,南北纵深10.60米。孟子父亲名激,字公宜。殿正中神龛内安置冠服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木牌位上楷书“启圣邾国公之位”。殿内龛、像“文革”中被毁,1986年恢复塑像。

  孟母殿
  位于启圣殿之后,有高筑甬道相通,是供奉孟子母亲的殿堂。该殿原名为“宣献夫人殿”,后改为孟母殿。殿高7.80米,东西横宽10.98米,南北纵深9.53米。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一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东壁有一神龛,内放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据旧县志载,此为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理孟母墓时所得,定名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殿内西侧竖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祭碑。后人称誉孟母“三迁之教,炳彪天壤。子之圣即母之圣”。《韩诗外传》载:“对孟子之语实天下为人姑者之模范,矧独母教而已哉。”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宋代被封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致严堂
  位于亚圣殿西侧孟庙第四进院落的西路。穿越致敬门,为一方形过道小院,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留下的诗词题咏。斋戒门内东西两侧,一雌一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西侧,有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宛如游龙,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到树顶,为孟庙奇景之一。每到初夏时节,一串串葡萄似的紫藤花盛开,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
  院北建堂三楹,即“致严堂”。取意于“祭则致其严”,即严肃、诚敬之意。该堂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堂中悬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孟庆棠手书“致严堂”三字横匾一块。此堂原名“斋宿所”,是孟子嫡系后裔祭祀前沐浴、更衣、斋戒之所。

  祧主祠
  位于亚圣殿之西侧,致严堂之后。亚圣殿西侧有一小门,取名“义路”,可通往祧主祠院。祧主祠是孟氏家庙,确切地说是孟氏远祖之庙。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祠为三楹,高7.45米,东西横宽10.06米,南北纵深8米。祠内安放孟氏大宗户五代以上至二世祖的木制神主牌位。古时卿大夫立庙,祀太高祖以下五世,再上,则祧而迁其主。孟氏大宗,以孟子为不祧之祖。孟府大堂东侧建有“五代祠”,祀大宗主鬯之五世,降则迁其太高祖以上之主于此,远依始祖,昭穆秩然。祠门上正中悬挂一竖匾,上书“孟氏大宗祧主祠”七字。

  焚帛池
  位于祧主祠之后的一个独立小院内,孟庙寝殿之西侧。院之东南向东开一小门,与亚圣殿院相通。院的正中,建有一座方形垣墙,门向正南,其内正中偏北建有一须弥座的砖台,台上放置一石雕长方形池子,正面刻有楷书“焚帛池”三字。孟氏后裔每次祭祀祖先后,即在此处焚烧祭文。

  孟庙碑林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思巴文);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孟庙碑林实为研究我国文字沿革变化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这些碑刻,深受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碑林中,宋元丰六年(1083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1122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对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寥若晨星,是研究蒙、汉、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除碑刻外,孟庙内还保存着近几十年从全市各地陆续收集来的汉代石人、石羊,隋唐的石造像,元大德九年(1305年)盘龙高浮雕石柱,明代石棺等,以及100多块汉代墓画像石,有西汉的多线刻、浅雕人物、龙兽,东汉的各类浮雕。汉画像石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艺术造诣高超。这些艺术珍品像一朵朵奇花异葩,为古老的圣庙增添了光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游览。


(孟庙古树群 作者:小莫)

  孟庙树木
  孟庙古树是孟庙一大奇观。庙内共有各种树木多达430多株,多为古老的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这些树木,冬夏长青,形状特殊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其中有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雷电和兵火战乱的侵袭摧残,现在依然是枝干挺拔,苍郁茂盛。观赏这些姿态奇异气势雄伟的古老松桧,置身于这个肃穆森森的环境中,欣赏着这些古树凌霜不凋的秀色,坚贞独立的气概,很容易联想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而翱翔栖息于古木中的各类飞鸟,亦是孟庙一景。古木森蔚的孟庙内,各种鸟类群集于此。尤以灰鹤居多,数以千计。每逢夏季,游览于孟庙之内,观古树云鹤,听松涛轰鸣,闻朴面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尤其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被誉为孟庙“古树四奇”。

  古柏抱槐
  知言门外,植有45株柏桧,沿东庙墙之外南北一字排列,拔地参天,姿态万千,颇为壮观。其最南端的一株即是世所罕见的“柏抱槐”。树干周径4.6米,高13.8米,树冠直径12.3米。在3人才能搂抱过来的古老的侧柏树干之中,从根部起,在树干中心突生出一株巨槐(中国家槐),两树身干合为一体,上面虽枝叶交错,但柏槐叛然,青葱茂密。据国内植物专家考证,这株古柏抱槐栽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是国内罕有的双树寄生的奇特景观。有人把“柏抱槐”形容为“夫妻树”,观其连理缠绵,相依为命,相互拥抱,永不分离的形态,确有深情厚爱的象征意义。

  藤系银杏
  在孟庙斋戒门内,致严堂前东西两侧,左雌右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据考证,两树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右侧银杏树下,有1株枝干粗壮、直径约40厘米的百年古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宛如虬龙百折,逶迤起伏,腾空而起。每年春天,藤花盛开,如紫玉串串,别有情趣。初冬时节,则银杏累累,扇形树叶呈米黄色,装扮得庭院古朴幽雅,亦为孟庙奇景之一。桧寓枸杞 在孟庙寝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据《三迁志》记载,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孟庙内最为古老的树木之一,现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奇妙的是其中一株古桧,不仅树顶干枝造型为“鹿回头”(林默涵语),颇为奇特,而且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洞槐望月
  在孟庙寝殿西侧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株古槐,经测量,原树干直径在6米以上。现树干枯朽,在古槐树皮上又生长出新的树干,高大茂盛。中空的树干形成直径约1米的圆洞,入夜,明月从洞中透出,被称之为“洞槐望月”,颇富古雅奇趣,亦是孟庙一景。据考证,此槐树最早栽植于唐代,当比孟庙历史还长。
  孟庙古树奇观,历来为人们所称赞。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其《题孟庙古桧一首》诗中赞美道: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这些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更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称著于世,而且还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此外,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这些文物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
    
  有关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
  孟子生于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邹城郊外马鞍山下凫村。伟大人物的诞生,大都伴随一段神奇的征兆,据《天中》记载:“孟子生时,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天象变化无常,彩云随时都有所谓神奇的征兆不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说法,根据科学的实验结果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孟母教子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胎教”的说法由来已久。据说周文王的母亲妊娠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独居不倨,虽怒不骂,孟母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亲姓仉,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圣母殿 作者:黄金长老)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坚决的主张,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亲自寻寻觅觅,终于在孔门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
  当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字子思,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从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夫妇相处之道,还得烦劳老母为他操心,古《烈女传》记载:孟妻由氏在卧室内裸袒身躯走动,孟子勃然不悦,由氏认为丈夫太过见外,就求婆婆解说。长期以来,孟子对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满,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于是心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乐相处如初。
  孟母一生操劳,身体十分硬朗,对于孟子的照顾及督教也毫不放松,除了孟子周游列国那一段时日以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为了奉养老母,担任齐国一个消闲的教授职务,而不忍远离故国谋求更大的发展。在齐国,孟子多次向当政者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来酬谢孟子,但却不肯积极地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如是说:“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孟子不贪荣禄,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光阴荏苒,悠忽三十年岁月过去了,孟母已经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问明原因,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三言两语就把孟子心中的积虑一扫而空,于是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与欢迎,可惜就在儿子扬眉吐气的时候,孟母却一瞑不视,在归葬故乡——马鞍山时,过去的乡邻争相在路旁祭奠,极尽哀思。如今在山东省邹城县北二十里的马鞍山麓,还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历代都有石刻颂扬她的坚贞志节与慈母风范,并建有孟母祠。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

  孟母三迁(版本一)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之。
  孟母三迁(版本二)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景点图片



孟庙棂星门 作者:小莫  


孟庙中轴线 作者:小莫


邹城孟庙“侧耳听泉” 作者:小莫


邹城孟庙"开来学"木坊 作者:小莫


邹城孟庙 作者:小莫


孟庙古树名木四大自然奇观,洞槐望月 作者:轻盈一笑


清幽的孟庙 作者:小莫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9月1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3)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3-11-23 13:28:58
    .山东邹城孟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4日 编辑:小莫 访问:3695次 评论:3条 发表评论! 纠错! (邹城孟庙亚圣殿 作者:黄金长老)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亚圣路   门票:孟庙、孟府联票旺季40元,1.1--1.4米儿童、60-70岁老人和学生票20元;1.1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证、现役军人免票。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 曲阜距离邹城大约25公里,从曲阜汽车站就有到邹城汽车站的汽车,从邹城汽车站坐20路公交车孟庙广场下车即可。   自驾车指南:京福高速公路邹城入口下至邹城市去南郊。   详细路线:日东高速—京福高速—邹城出口下—342省道向西行驶—至104国道南行约1公里(有景区指示牌)—唐王湖处西行约100米—孟府孟庙,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联系电话:0537-5252098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孔庙广场就可以停车。孟庙附近就有建设银行,离最近的加油站大约1公里。   住宿:孟庙景点周围住宿很少   择邻山庄   地址:邹城市钢山北路1571号   价格:260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92901   推荐理由:离孟庙三公里,从这有通往孟庙的公交车   邹城市华龙宾馆   地址:邹城市峄山路中段(文化广场南)   价格:68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22898   推荐理由:距离孟庙大约三里路。   周边景区:孟府 唐王湖公园 鲁荒王陵 四基山汉墓群 孟母林 旅游小贴士   1、推荐旅游线路:棂星门--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承圣门--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寝殿   2、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1.5-2个小时。   3、孟庙每年春秋两季的“丁祭”是很值得参观的。另外,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古庙会。周围的妇女带着孩子到孟庙赶会,摸龟头,摸龟腚,寻求“一年高兴不发愁,全年消灾不生病”的吉祥如意。 景区地图 邹城孟庙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孟庙简介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内部景点介绍   棂星门   孟庙之正南门,亦系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邹城孟庙亚圣庙石坊 作者:小莫)   亚圣庙石坊   进棂星门,为孟庙第一进院落。往北,北墙正中是座精雕细刻的石坊,即“亚圣坊”,也是孟庙第二道门坊。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西侧门楣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一幢。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   仪门(泰山气象门)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院中有一条砖铺甬道,直通“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上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门”5个大字。故仪门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之气象也。”此门之名即由此而来。   承圣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此院东西各建有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门原名为“钟灵门”,西门原名为“毓秀门”,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二者取义于《孟子》七篇中“淫辞知其辟”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门和养气门内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述:“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此院北壁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承   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亚圣木坊   养气门(即西门)外,孟庙垣墙之西,在南北通衢的大街上,建有一座横跨大街的木坊。该坊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4柱3洞,丹薨碧瓦,飞檐翘角,彩画鲜明。檐下半拱11踩5翘,正中一间悬山式坊顶高出两侧歇山式坊顶,主次分明。4个歇山式坊角向外伸出,高高翘起。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2字,故名“亚圣木坊”。早在东汉时,京兆长陵人赵岐在《孟子题辞》中,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亦称颂孟子为“亚圣之才”。“亚圣”作为官方称谓,起源于元代。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孟子始被封建王朝尊封为“亚圣”。   康熙御碑亭   承至门左侧,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翘角,斗拱承托,绿色琉璃瓦覆顶,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石雕,狮头、龟背、鹰爪、蛇尾——似龟非龟的怪兽。其实它并非乌龟。据徐应秋《玉芝堂?龙生九子》中说,此兽叫“霸下”,又叫“赑屃”,传说是龙的第6个儿子,喜文好负重,力大无穷。这块石碑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孟庙一年一度的庙会,这天,当地群众络绎不绝来孟庙赶会,百姓称之为“走百病”。人们不仅争相往碑座下的缝隙里投掷硬币,而且都要用手摸摸这座石雕怪兽的脑袋和屁股。说是“十六摸摸乌龟头,全年高兴不发愁;十六摸摸乌龟腚,全年消灾不生病。”以至这碑座赑屃的头和屁股被人们摸得越来越光滑了。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进院落即中心院落,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就坐落在院中高台(即露台)之上,亚圣殿前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内甬道东边建有“乾隆御碑亭”一座,为单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方形建筑,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天震井   亚圣殿前的露台之下,甬道东侧,有古井一口。据井旁碑刻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   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   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邹城孟庙亚圣殿前的石雕 作者:小莫)   亚圣殿   亚圣殿是孟庙主体建筑。殿为七楹,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是一座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地震而倒塌。现存之大殿系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重建,后又经过十数次重修,始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画栋雕梁、重檐飞翘、歇山转角、丹薨碧瓦的宏伟建筑。大殿四周,列有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彭下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造此殿时所刻制,而巨型石柱则为明代维修此殿时所制。殿前廊檐下的8根石柱,都饰以浅浮雕,殿门两侧4柱正南面镌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世所罕见。其余各面刻有宝相牡丹或缠枝西番莲花。殿檐下的梁坊斗拱皆饰以云龙和彩绘贴金工艺,可谓精美绝伦!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四周环绕以精雕的5条金龙。殿之正面朱槅并列,正中门额上悬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8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两柱正面凸镌一副巨型抱柱对联: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门匾和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手书。大殿正中,在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孟子塑像在“文革”期间被毁,1986年重塑恢复如旧。东侧神龛内,供奉着孟子弟子利国侯乐正子的塑像。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三月十四日被封为利国侯。朝廷封侯诏旨称乐正子“学古之道好善,优于天下,追以侯爵,其配食焉。斯文之光,万古不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邹县令胡继先编纂的《邹志》中,记述乐正子,“孟子曾以‘善人’、‘信人’称之。尝仕鲁,荐孟子不果。鲁欲使之为政,孟子闻之喜而不寐焉”。进入殿内,使人顿有肃穆之感,而生景仰之情。抬头仰视团龙彩绘的承尘藻井,矞皇辉奂。在藻井之下,横悬清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金匾一块。   宏伟壮观的亚圣殿,除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集古代建筑、雕刻、铸造、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它既有创建时的石刻覆莲柱础,也有明代大修时增添的减地浅线雕刻石柱,又有清康熙年间重建的木架结构,可谓古代建筑之典范。它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东西两庑   “两庑”位于亚圣殿前东西两侧,为左右对称式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今存两庑为清代建筑,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曾大修西庑落架。两庑各7楹,高7.8米,纵深8.35米,横宽25.28米。两庑是供奉孟子弟子和历代对于孟子学说有研究有贡献的学者的场所。孟子弟子从祀,始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据元元贞元年(1295年)司居敬《重修驺国公庙碑铭》记载:“元贞元年,居敬既修建县学,为营两庑新阶,配公孙丑而下十有九人,冕服视爵秩从祀焉。”两庑室内各建神龛三座,内安放木制神主牌位,并无塑像。东庑三龛共从祀11人,其顺序为:   南龛:先儒高子。   “高子,齐人也。尝学于孟子,乡道而未明,去而学于他术。”宋时封爵为泗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高氏;先贤公都子。疑为楚人。孟子称他有学业,并“有好辨之问,有性善之问,又与孟季子有义内之辨。”宋时封爵为平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都子;先儒盆成括。复姓盆成,名括。孟子称其“小有才,未闻大道,仕齐见杀”。宋时封爵为莱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盆成氏。   中龛:先儒屋庐连。   复姓屋庐,名连。“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辨礼与食、色之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宋时封爵为奉符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屋庐氏;先儒浩生不害。齐人,“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宋时封爵为东阿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浩生氏;先贤公孙丑。齐人,“有政事之才”和“不动心”之问,尝慕管仲以期孟子。宋时封爵为寿光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孙子;先儒陈臻。齐人,《孟子》中载有他与孟子关于“辞受、去就、收予之礼”等问题。宋时封爵为蓬莱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陈氏;先儒钱唐。字惟明,浙江象山人。明初任刑部尚书。明太祖朱元璋因《孟子》中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句,勃然大怒,议罢孟子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钱唐抬棺上朝,抗疏入谏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叹其诚,未加其罪,且罢废配享之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附祀于东庑。   北龛:先儒韩愈。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上尊儒排佛,极端推崇孟子,谓孟子“功不在禹下”。因其推尊之功,宋时于正殿之西立祀,其封爵为昌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韩氏;先儒子叔疑。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承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子叔氏;先儒孙奭。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聊城西北)人,累官龙图阁待制。“五季之乱,儒学扫地。孙有光于孟氏”,先祀于“报德祠。祠圮主存,旋升于庑”。   西庑三龛,从祀9人。   南龛:先儒季孙氏。   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丰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季孙氏;先儒桃应。孟子弟子,“有皋陶为士、瞽瞍杀人之问”。宋时封爵为胶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桃氏;先儒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宋景佑年间,知兖州府,访得孟子墓于四基山之阳,“傍冢为庙”,为祭祀孟子之始。并访得孟子后裔,荐于朝廷授予官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部文颁示称先儒,位在唐韩愈之下”。   中龛:先儒孟仲子。   一说“孟子之从昆弟也,有要孟子造朝之事”。一说为孟子之子而受业者。宋时封爵为新泰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孟氏;先贤万章。齐人,孟子高足弟子。孟子去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中第五篇即万章篇。宋时封爵为博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万子。现邹城西南3公里处,有万章之墓;先儒充虞。孟子弟子。曾有“木美之问”和“不豫色之问”,并以孟子以前所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慰藉孟子。宋时封爵为昌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充氏。   北龛:先儒彭更。   孟子弟子。曾问于孟子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宋时封爵为雷泽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彭氏;先儒徐辟。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仙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徐氏;先儒咸邱蒙。复姓咸邱,名蒙。齐人,孟子弟子。“齐之隐士。尝问舜之臣父臣尧于孟子”。宋时封爵为须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咸邱氏。   现存于孟庙启圣殿檐下的《孟氏宗传祖图碑》上,刻有孟子“门人”20人的图像,分左右两行排列。此碑刻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立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上有宋时封爵为成都伯的扬雄,而无钱唐之名。两庑从祀则无扬雄。扬雄之罢祀,始自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朝廷从行人司副杨砥之议,罢扬雄孔庙从祀,亦因此罢扬雄孟庙之从祀,而将钱唐升祀东庑。   寝殿   寝殿紧靠亚圣殿之后,并有高筑甬道同亚圣殿后檐台相连结。此殿始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原名为“邾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1497年),增修孟庙时改为“寝殿”,成为祭祀孟子夫人田氏的专祠。殿内供奉“亚圣夫人田氏之位”的木制牌位。现辟为展览孟子生平事迹的地方。寝殿为五楹歇山式建筑,高10.67米,纵深12.58米,横宽21.23米。殿前露台之下甬道右侧竖有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同时镌刻八思巴文和汉文互相对照的褒崇孟子父母的《皇帝圣旨碑》。露台和甬道之上有三棵古桧树,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九百年,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   启圣殿   原名为“邾国公殿”。为供奉孟子父亲启圣邾国公的殿堂,故名。位于孟庙第四进院落东路,启贤门内,亚圣殿左侧。殿为五楹,四周出厦,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高9.97米,东西横宽12.40米,南北纵深10.60米。孟子父亲名激,字公宜。殿正中神龛内安置冠服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木牌位上楷书“启圣邾国公之位”。殿内龛、像“文革”中被毁,1986年恢复塑像。   孟母殿   位于启圣殿之后,有高筑甬道相通,是供奉孟子母亲的殿堂。该殿原名为“宣献夫人殿”,后改为孟母殿。殿高7.80米,东西横宽10.98米,南北纵深9.53米。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一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东壁有一神龛,内放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据旧县志载,此为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理孟母墓时所得,定名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殿内西侧竖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祭碑。后人称誉孟母“三迁之教,炳彪天壤。子之圣即母之圣”。《韩诗外传》载:“对孟子之语实天下为人姑者之模范,矧独母教而已哉。”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宋代被封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致严堂   位于亚圣殿西侧孟庙第四进院落的西路。穿越致敬门,为一方形过道小院,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留下的诗词题咏。斋戒门内东西两侧,一雌一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西侧,有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宛如游龙,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到树顶,为孟庙奇景之一。每到初夏时节,一串串葡萄似的紫藤花盛开,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   院北建堂三楹,即“致严堂”。取意于“祭则致其严”,即严肃、诚敬之意。该堂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堂中悬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孟庆棠手书“致严堂”三字横匾一块。此堂原名“斋宿所”,是孟子嫡系后裔祭祀前沐浴、更衣、斋戒之所。   祧主祠   位于亚圣殿之西侧,致严堂之后。亚圣殿西侧有一小门,取名“义路”,可通往祧主祠院。祧主祠是孟氏家庙,确切地说是孟氏远祖之庙。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祠为三楹,高7.45米,东西横宽10.06米,南北纵深8米。祠内安放孟氏大宗户五代以上至二世祖的木制神主牌位。古时卿大夫立庙,祀太高祖以下五世,再上,则祧而迁其主。孟氏大宗,以孟子为不祧之祖。孟府大堂东侧建有“五代祠”,祀大宗主鬯之五世,降则迁其太高祖以上之主于此,远依始祖,昭穆秩然。祠门上正中悬挂一竖匾,上书“孟氏大宗祧主祠”七字。   焚帛池   位于祧主祠之后的一个独立小院内,孟庙寝殿之西侧。院之东南向东开一小门,与亚圣殿院相通。院的正中,建有一座方形垣墙,门向正南,其内正中偏北建有一须弥座的砖台,台上放置一石雕长方形池子,正面刻有楷书“焚帛池”三字。孟氏后裔每次祭祀祖先后,即在此处焚烧祭文。   孟庙碑林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思巴文);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孟庙碑林实为研究我国文字沿革变化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这些碑刻,深受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碑林中,宋元丰六年(1083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1122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对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寥若晨星,是研究蒙、汉、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除碑刻外,孟庙内还保存着近几十年从全市各地陆续收集来的汉代石人、石羊,隋唐的石造像,元大德九年(1305年)盘龙高浮雕石柱,明代石棺等,以及100多块汉代墓画像石,有西汉的多线刻、浅雕人物、龙兽,东汉的各类浮雕。汉画像石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艺术造诣高超。这些艺术珍品像一朵朵奇花异葩,为古老的圣庙增添了光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游览。 (孟庙古树群 作者:小莫)   孟庙树木   孟庙古树是孟庙一大奇观。庙内共有各种树木多达430多株,多为古老的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这些树木,冬夏长青,形状特殊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其中有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雷电和兵火战乱的侵袭摧残,现在依然是枝干挺拔,苍郁茂盛。观赏这些姿态奇异气势雄伟的古老松桧,置身于这个肃穆森森的环境中,欣赏着这些古树凌霜不凋的秀色,坚贞独立的气概,很容易联想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而翱翔栖息于古木中的各类飞鸟,亦是孟庙一景。古木森蔚的孟庙内,各种鸟类群集于此。尤以灰鹤居多,数以千计。每逢夏季,游览于孟庙之内,观古树云鹤,听松涛轰鸣,闻朴面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尤其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被誉为孟庙“古树四奇”。   古柏抱槐   知言门外,植有45株柏桧,沿东庙墙之外南北一字排列,拔地参天,姿态万千,颇为壮观。其最南端的一株即是世所罕见的“柏抱槐”。树干周径4.6米,高13.8米,树冠直径12.3米。在3人才能搂抱过来的古老的侧柏树干之中,从根部起,在树干中心突生出一株巨槐(中国家槐),两树身干合为一体,上面虽枝叶交错,但柏槐叛然,青葱茂密。据国内植物专家考证,这株古柏抱槐栽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是国内罕有的双树寄生的奇特景观。有人把“柏抱槐”形容为“夫妻树”,观其连理缠绵,相依为命,相互拥抱,永不分离的形态,确有深情厚爱的象征意义。   藤系银杏   在孟庙斋戒门内,致严堂前东西两侧,左雌右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据考证,两树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右侧银杏树下,有1株枝干粗壮、直径约40厘米的百年古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宛如虬龙百折,逶迤起伏,腾空而起。每年春天,藤花盛开,如紫玉串串,别有情趣。初冬时节,则银杏累累,扇形树叶呈米黄色,装扮得庭院古朴幽雅,亦为孟庙奇景之一。桧寓枸杞 在孟庙寝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据《三迁志》记载,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孟庙内最为古老的树木之一,现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奇妙的是其中一株古桧,不仅树顶干枝造型为“鹿回头”(林默涵语),颇为奇特,而且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洞槐望月   在孟庙寝殿西侧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株古槐,经测量,原树干直径在6米以上。现树干枯朽,在古槐树皮上又生长出新的树干,高大茂盛。中空的树干形成直径约1米的圆洞,入夜,明月从洞中透出,被称之为“洞槐望月”,颇富古雅奇趣,亦是孟庙一景。据考证,此槐树最早栽植于唐代,当比孟庙历史还长。   孟庙古树奇观,历来为人们所称赞。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其《题孟庙古桧一首》诗中赞美道: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这些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更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称著于世,而且还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此外,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这些文物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 (孟子像 作者:佚名)   有关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   孟子生于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邹城郊外马鞍山下凫村。伟大人物的诞生,大都伴随一段神奇的征兆,据《天中》记载:“孟子生时,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天象变化无常,彩云随时都有所谓神奇的征兆不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说法,根据科学的实验结果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孟母教子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胎教”的说法由来已久。据说周文王的母亲妊娠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独居不倨,虽怒不骂,孟母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亲姓仉,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圣母殿 作者:黄金长老)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坚决的主张,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亲自寻寻觅觅,终于在孔门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   当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字子思,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从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夫妇相处之道,还得烦劳老母为他操心,古《烈女传》记载:孟妻由氏在卧室内裸袒身躯走动,孟子勃然不悦,由氏认为丈夫太过见外,就求婆婆解说。长期以来,孟子对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满,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于是心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乐相处如初。   孟母一生操劳,身体十分硬朗,对于孟子的照顾及督教也毫不放松,除了孟子周游列国那一段时日以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为了奉养老母,担任齐国一个消闲的教授职务,而不忍远离故国谋求更大的发展。在齐国,孟子多次向当政者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来酬谢孟子,但却不肯积极地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如是说:“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孟子不贪荣禄,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光阴荏苒,悠忽三十年岁月过去了,孟母已经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问明原因,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三言两语就把孟子心中的积虑一扫而空,于是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与欢迎,可惜就在儿子扬眉吐气的时候,孟母却一瞑不视,在归葬故乡——马鞍山时,过去的乡邻争相在路旁祭奠,极尽哀思。如今在山东省邹城县北二十里的马鞍山麓,还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历代都有石刻颂扬她的坚贞志节与慈母风范,并建有孟母祠。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   孟母三迁(版本一)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之。   孟母三迁(版本二)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山东邹城孟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4日 编辑:小莫 访问:3695次 评论:3条 发表评论! 纠错! (邹城孟庙亚圣殿 作者:黄金长老)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亚圣路   门票:孟庙、孟府联票旺季40元,1.1--1.4米儿童、60-70岁老人和学生票20元;1.1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证、现役军人免票。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 曲阜距离邹城大约25公里,从曲阜汽车站就有到邹城汽车站的汽车,从邹城汽车站坐20路公交车孟庙广场下车即可。   自驾车指南:京福高速公路邹城入口下至邹城市去南郊。   详细路线:日东高速—京福高速—邹城出口下—342省道向西行驶—至104国道南行约1公里(有景区指示牌)—唐王湖处西行约100米—孟府孟庙,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联系电话:0537-5252098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孔庙广场就可以停车。孟庙附近就有建设银行,离最近的加油站大约1公里。   住宿:孟庙景点周围住宿很少   择邻山庄   地址:邹城市钢山北路1571号   价格:260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92901   推荐理由:离孟庙三公里,从这有通往孟庙的公交车   邹城市华龙宾馆   地址:邹城市峄山路中段(文化广场南)   价格:68元/间   联系电话:0537-5222898   推荐理由:距离孟庙大约三里路。   周边景区:孟府 唐王湖公园 鲁荒王陵 四基山汉墓群 孟母林 旅游小贴士   1、推荐旅游线路:棂星门--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承圣门--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寝殿   2、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1.5-2个小时。   3、孟庙每年春秋两季的“丁祭”是很值得参观的。另外,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古庙会。周围的妇女带着孩子到孟庙赶会,摸龟头,摸龟腚,寻求“一年高兴不发愁,全年消灾不生病”的吉祥如意。 景区地图 邹城孟庙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孟庙简介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内部景点介绍   棂星门   孟庙之正南门,亦系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邹城孟庙亚圣庙石坊 作者:小莫)   亚圣庙石坊   进棂星门,为孟庙第一进院落。往北,北墙正中是座精雕细刻的石坊,即“亚圣坊”,也是孟庙第二道门坊。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西侧门楣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一幢。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   仪门(泰山气象门)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院中有一条砖铺甬道,直通“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上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门”5个大字。故仪门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之气象也。”此门之名即由此而来。   承圣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此院东西各建有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门原名为“钟灵门”,西门原名为“毓秀门”,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二者取义于《孟子》七篇中“淫辞知其辟”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门和养气门内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述:“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此院北壁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承   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亚圣木坊   养气门(即西门)外,孟庙垣墙之西,在南北通衢的大街上,建有一座横跨大街的木坊。该坊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4柱3洞,丹薨碧瓦,飞檐翘角,彩画鲜明。檐下半拱11踩5翘,正中一间悬山式坊顶高出两侧歇山式坊顶,主次分明。4个歇山式坊角向外伸出,高高翘起。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2字,故名“亚圣木坊”。早在东汉时,京兆长陵人赵岐在《孟子题辞》中,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亦称颂孟子为“亚圣之才”。“亚圣”作为官方称谓,起源于元代。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孟子始被封建王朝尊封为“亚圣”。   康熙御碑亭   承至门左侧,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翘角,斗拱承托,绿色琉璃瓦覆顶,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石雕,狮头、龟背、鹰爪、蛇尾——似龟非龟的怪兽。其实它并非乌龟。据徐应秋《玉芝堂?龙生九子》中说,此兽叫“霸下”,又叫“赑屃”,传说是龙的第6个儿子,喜文好负重,力大无穷。这块石碑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孟庙一年一度的庙会,这天,当地群众络绎不绝来孟庙赶会,百姓称之为“走百病”。人们不仅争相往碑座下的缝隙里投掷硬币,而且都要用手摸摸这座石雕怪兽的脑袋和屁股。说是“十六摸摸乌龟头,全年高兴不发愁;十六摸摸乌龟腚,全年消灾不生病。”以至这碑座赑屃的头和屁股被人们摸得越来越光滑了。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进院落即中心院落,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就坐落在院中高台(即露台)之上,亚圣殿前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内甬道东边建有“乾隆御碑亭”一座,为单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方形建筑,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天震井   亚圣殿前的露台之下,甬道东侧,有古井一口。据井旁碑刻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   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   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邹城孟庙亚圣殿前的石雕 作者:小莫)   亚圣殿   亚圣殿是孟庙主体建筑。殿为七楹,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是一座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地震而倒塌。现存之大殿系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重建,后又经过十数次重修,始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画栋雕梁、重檐飞翘、歇山转角、丹薨碧瓦的宏伟建筑。大殿四周,列有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彭下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造此殿时所刻制,而巨型石柱则为明代维修此殿时所制。殿前廊檐下的8根石柱,都饰以浅浮雕,殿门两侧4柱正南面镌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世所罕见。其余各面刻有宝相牡丹或缠枝西番莲花。殿檐下的梁坊斗拱皆饰以云龙和彩绘贴金工艺,可谓精美绝伦!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四周环绕以精雕的5条金龙。殿之正面朱槅并列,正中门额上悬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8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两柱正面凸镌一副巨型抱柱对联: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门匾和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手书。大殿正中,在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孟子塑像在“文革”期间被毁,1986年重塑恢复如旧。东侧神龛内,供奉着孟子弟子利国侯乐正子的  知言门外,植有45株柏桧,沿东庙墙之外南北一字排列,拔地参天,姿态万千,颇为壮观。其最南端的一株即是世所罕见的“柏抱槐”。树干周径4.6米,高13.8米,树冠直径12.3米。在3人才能搂抱过来的古老的侧柏树干之中,从根部起,在树干中心突生出一株巨槐(中国家槐),两树身干合为一体,上面虽枝叶交错,但柏槐叛然,青葱茂密。据国内植物专家考证,这株古柏抱槐栽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是国内罕有的双树寄生的奇特景观。有人把“柏抱槐”形容为“夫妻树”,观其连理缠绵,相依为命,相互拥抱,永不分离的形态,确有深情厚爱的象征意义。   藤系银杏   在孟庙斋戒门内,致严堂前东西两侧,左雌右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据考证,两树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右侧银杏树下,有1株枝干粗壮、直径约40厘米的百年古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宛如虬龙百折,逶迤起伏,腾空而起。每年春天,藤花盛开,如紫玉串串,别有情趣。初冬时节,则银杏累累,扇形树叶呈米黄色,装扮得庭院古朴幽雅,亦为孟庙奇景之一。桧寓枸杞 在孟庙寝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据《三迁志》记载,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孟庙内最为古老的树木之一,现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奇妙的是其中一株古桧,不仅树顶干枝造型为“鹿回头”(林默涵语),颇为奇特,而且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洞槐望月   在孟庙寝殿西侧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株古槐,经测量,原树干直径在6米以上。现树干枯朽,在古槐树皮上又生长出新的树干,高大茂盛。中空的树干形成直径约1米的圆洞,入夜,明月从洞中透出,被称之为“洞槐望月”,颇富古雅奇趣,亦是孟庙一景。据考证,此槐树最早栽植于唐代,当比孟庙历史还长。   孟庙古树奇观,历来为人们所称赞。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其《题孟庙古桧一首》诗中赞美道: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这些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更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称著于世,而且还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此外,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这些文物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 (孟子像 作者:佚名)   有关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   孟子生于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邹城郊外马鞍山下凫村。伟大人物的诞生,大都伴随一段神奇的征兆,据《天中》记载:“孟子生时,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天象变化无常,彩云随时都有所谓神奇的征兆不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说法,根据科学的实验结果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孟母教子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胎教”的说法由来已久。据说周文王的母亲妊娠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独居不倨,虽怒不骂,孟母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亲姓仉,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
  • 引用 同船共渡 于 2012-10-03 21:04:41
    去孟庙观看能否优惠,联系电话15615375578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2-01-05 09:16:42
    今年春节期间有什么优惠

所有评论(13)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