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佛迹,铭刻在巨石上的魏唐——2012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自助游攻略
龙门石窟景点介绍
(龙门莲刹 作者:佚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在中国四大佛窟中代表佛教塑像艺术自西方传来,由犍驼罗艺术向中华本土艺术转变的集大成之地,是盛唐塑像艺术的集中表现,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另外,龙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是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地址: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
门票:白天:全价120元/人 半价60元/人
夜游: 全价 120元/人 半价60元/人
开放时间:
1、2月1日-3月31日 售票8:00-17:00 闭馆18:00
2、4月1日-10月7日 售票7:30-21:00 闭馆22:00
3、10月8日-10月31日 售票7:30-17:00 闭馆18:00
4、11月1日-1月31日 售票8:00-16:00 闭馆17:30
夜游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7日 售票 17:30-21:00(21:10停止入内)
开灯18:30-19:30 闭馆 22:00
注:景区清场时间为闭馆后一个小时。
联系电话:4006900005(龙门石窟景区服务热线)
投诉电话:0379-65997645(龙门石窟景区管理局质检办)0379-64310882 (洛阳市旅游局投诉电话)
景区推荐网站:http://www.lmsk.cn/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有两个大型收费停车场,设有医疗点和无障碍化服务点。在东山白园有喝茶休息的地方,也有泡面卖。
最佳旅游时节:春季或秋季最佳。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兼赏牡丹而游龙门石窟。对于不凑牡丹热闹的游客,最佳旅游季节无疑是秋天,秋高气爽,登山而游,实为快事。
龙门石窟主要景点:
来龙门石窟游玩,一般都会按照:“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的路线逐个游览,这些大板块下面又囊括了诸多子景点。
(一)西山石窟
1、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2、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完成。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莲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我国的孔子生活在一个朝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3、宾阳南洞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4、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仅4厘米高的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5、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隔河遥望奉先寺 作者:迷境)
6、 奉先寺
据《造像铭》记载,奉先寺兴建时,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后人常打趣奉先寺是“武则天拿私房钱修的”。坊间传闻,一千三百多年前负责建造奉先寺的唐朝石雕匠师,在构思如何雕凿卢舍那佛容颜时,曾经大伤脑筋,后来灵光一闪,偷偷地以武则天做为模特儿,所以现在大家所看到卢舍那佛含蓄优雅的笑容,正是武则天的微笑。传闻真假,已不可考。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7、古阳洞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内碑刻题记近千品,是中国石窟保存造像铭最多的一座石窟,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堪称魏碑精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清代康有为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予以极高的评价。
8、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建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农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宛若末日的景象 作者:迷境)
(二)东山石窟
1、擂鼓台中洞
看完西山石窟群,过漫水桥来到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
2、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日,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3、看经寺
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4、四雁洞
四雁洞是一个盛唐时期的中型洞窟。该洞窟的窟顶是一个莲花藻井,莲花藻井的四周有四个飞天的四飞雁环绕,奇特的是这四只雁的腿都十分细长,和鹤腿相似,四雁洞之名即来源于此。佛经中曾以五百雁来双喻五百罗汉的故事。这里雕刻四雁可能是用寓意的手法,以雁来比喻罗汉。这在龙门石窟中也仅此一处。
5、二莲花洞
二莲花洞在四雁洞南面,是一组双窟,模式相同,所以称为二莲花洞。二莲花洞约凿于武周至唐玄宗时期。二洞的造像雕饰与布局都是一样的。窟内顶部的藻井都覆莲图案。洞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中间主佛为阿弥陀佛,手施降魔印。
(青翠幽静香山寺 作者:ren00750)
(三)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因盛产香葛而得名。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1、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据〈大唐传载〉记述)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历史上有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即由此而来。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又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当众诵读,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更在东方虬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也成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而这段典故所发生的地点—石楼就位于香山寺内。
2、九老堂: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
“停宫致仕”后,白居易放情于山水,赏玩泉石风月。因慕恋香山寺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在他七十四岁时,和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后来,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年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香山寺二绝》这里所描绘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为保存诗稿,白居易又把自己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诗,共800首,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经堂内。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私第去世,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3、白居易:筹资重修香山寺
盛唐以后,经过“安史之乱”,香山寺因年久失修,渐趋衰败,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时,香山寺已是萧条至极,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来洛任河南尹,他闲暇时常在伊阙山水间流连,想修复香山寺,却因财力有限,未能如愿。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将为元稹撰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悉数拿出,费时3个多月,重修了香山寺,使衰败的旧寺的亭台楼阁换了新颜,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后来白居易又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再次出资修复藏经堂,并收集缀补5000多卷佛经,藏入其中,可以说白居易为唐香山寺的再兴竭尽全力,名山名寺与名人相得益彰,白居易重修后,香山寺再次声名大振,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
4、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至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并建御碑亭,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首诗称颂了香山寺及美丽的伊阙风貌,并且在最后一句流露出对白居易的敬佩之情“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展现了一代君主谦逊的品格。乾隆碑上这首诗除了让我们欣赏到行、草的书法艺术,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代帝王的谦虚品质,也是对我们后人的鞭策。
5、蒋宋别墅:蒋介石的“别墅”,杨成武的牢狱
1936年,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地方政府选择香山寺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当时蒋介石于 1936年10月29日从西安乘火车到达洛阳(东站)来到洛阳是以“避寿”为名,实则布暑“西北剿共”计划,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
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因受林彪集团迫害,被秘密关押在香山寺。将军和家人在这幢小楼内度过了失去自由的几个春秋。直到1971年1月离开,杨成武将军被羁押于此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次楼,监牢之苦在尽尝之中。
(白园 作者:团长)
(四)白园
白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和白莲。进入青谷区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清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由国内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2000年3月建对外开放。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白园为纪念性园林,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
龙门石窟周边景点:
关林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门票:50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
电话:0379-65951746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门票:50元
地址:河南省洛阳洛龙区洛白路6号
电话:0379-63789090
龙门石窟当地交通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 去洛阳,可以选择飞机、火车或客车,根据您的行程随机安排。
飞机
洛阳机场位于市区西北10千米处,有洛阳至广州、成都、大连等多条国内航线,非常方便。往返市区可打的,约20元。也可坐83路或27路,1元,直达市区。
各大城市到洛阳详细航班可查询:http://flight.qunar.com/
火车
洛阳有两个火车站:洛阳站和洛阳龙门站,可根据车次与出行情况安排。
洛阳站列车时刻表可查询:http://www.huoche.com.cn/z1736/
客车
【洛阳客运总站】
位于洛阳火车站以东20米,这里有发往白云山的旅游专线车。
【锦远汽车站】
位于洛阳火车站广场西侧,主要是发往周边郊县及旅游景点的班车。
洛阳汽车站发车班次可查讯:http://www.keyunzhan.com/sc_luoyang
到达龙门
龙门石窟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从火车站有发往龙门景区的直达公交车81路,还有由谷水西到龙门景区的60路,由西关发往龙门的53路。游览完龙门景区到其它景点都有公交车。
景区内交通:
1、电瓶车 景区内有电瓶车营运,营运线路由9个站点组成,分两条线路运行,按站收费2元/站,全程10元。线路一:停车场——中心广场——售票处——终点站;线路二:礼佛台——香山寺——白园——大桥西——终点站。
2、游船 龙门景区伊河段可坐游船,在奉先寺上船,直达白园,可观赏到东、西山,龙门桥等全景。票价:20元/人
龙门石窟当地住宿
东山上有一家五星级宾馆东山宾馆,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环境非常好,但价格不便宜。整个龙门石窟游览下来大概四个小时,如果早点去完全可以晚上回洛阳市区居住。
推荐住宿:
洛阳易家国际青年旅舍
位于洛阳中州东路329号,临着有"洛阳长安街"之称的中州东路、青年宫对面,处于洛阳传统名小吃的聚集区、洛阳古帝都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去各旅游景点均有直达的公交,非常方便。
六人间床位40元/人,标准间120元/间
电话:0379-63512311
占地五百余亩,仿宋建筑,园林山水风格,地处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与龙门石窟依水相望。
温泉标准间699元/间
电话:0379-64686000
龙门石窟当地饮食
(洛阳水席 作者:xtnt)
洛阳的餐饮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来自于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唐代武则天时,洛阳水席被引进皇宫,加入山珍海味,制成了宫廷宴席,形成特有的风味,后又从宫廷传回民间,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都是首选菜肴。
就餐推荐
真不同饭店
洛阳水席”,如雷贯耳。从冷菜到热菜到主食,道道都是“汤汤水水”,“吃一道撤一道”,“行云流水”一般。口味以“酸辣”为主,胡椒用了不少,有人喜欢有人不习惯。不过牡丹燕菜一定要尝尝,只见一朵鲜黄色的牡丹花盛在碗里,煞是好”。虽说价钱不怎么实惠,但顶着 “中华老字号”的名头,外地人来了总得去见见世面,吃个新鲜、热闹。
地址:中州东路369号
电话:0379-63952609 63952338
百碗羊汤
洛阳本土商业化最好的汤店,把普通的羊汤提升了一个品味档次。环境和服务都较好,在洛阳很普遍大众化的汤,在百碗羊汤喝却是一种享受。汤味很好,羊肉很大片,用料好,干净放心。
地址:西工区解放路56号新都汇广场3楼C号
电话:(0379)63106886
逍遥镇胡辣汤
店小绝活是辣汤配油饼,胡辣汤和油饼,味道还不错是洛阳特色。
地址:涧西区上海市场步行街(近西苑路)
电话:0379-65665376
司马家驴肉汤馆
来洛阳,必喝驴肉汤,越喝越香。都说这家正宗,果然与众不同。
汤里不但有肉,还有驴肠、驴血,味道也更加浓郁。别人用称称肉,这老汉以手代称,其实就是个小吃,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用称。
地址:西工区凯旋西路(近涧东路)
龙门石窟行程规划

(现代技术表现佛光普造 作者:李少白)
两日游览行程安排:
第1天: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香山寺、白园
第2天:白马寺、关林
游客参观路线:
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撞钟(钟、鼓楼观景台留影)—从后门经东山宾馆进入白园
白园: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最佳旅游季节:
春季或秋季最佳。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兼赏牡丹而游龙门石窟。对于不凑牡丹热闹的游客,最佳旅游季节无疑是秋天,秋高气爽,登山而游,实为快事。
详细可查看:洛阳牡丹自助游攻略http://www.likefar.com/route/5474/
龙门石窟其他信息
(伊阙佛龛之碑 作者:kensen)
龙门二十品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现今保留二千八百余方。这在中国众多石窟群中是独有的特点。因为碑刻数量多,龙门石窟又被称作“古碑林”。 题记中北魏时期的占半数以上,而且多数集中在古阳洞中。从北魏造像记中精选出来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是今天书法界特别崇尚的一种书体。
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
龙门二十品分别是20个窟龛的造像记,按年代依次为:《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太和十七年至景明三年;《长乐王丘穆亮夫人尉迟造弥勒像》,太和十九年十一月;《步辇郎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大和二十年;《比丘惠成为亡父始平公造石像记》,太和口二年九月十四日;《北海王元详造弥勒像记》,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游激校尉司马谢伯达造弥勒像记》,太和二十三年;《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等造释迎像记》,太和末至正始末年;《邑主仇池杨大眼造石像记》,太和来至正始末年;《比丘道匠造像六区记》,太和末至正始末年;拍b海王太姬高氏造像记》,太和末至正始末年;《云阳伯郑长以为亡父造弥勒像记》,景明二年;《邑主高树等三十二人造石像记》,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弥勒像记》,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造弥勒像记》,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邑主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石像记》,景明四年八月五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弥勒像记》,景明四年十月七日;《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景明四年十二月一日;《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妣造释迎像记》,正始四年;《齐郡王元祐造像记》,熙平二年;《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神龟二年”。
龙门二十品所属的龛像大多是北魏造像艺术的精品。室内的造像主要有释迦牟尼的禅定像和说法像,数量更多的是弥勒佛的交脚像。交脚弥勒的流行是北魏佛教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反映当时人们的心态和对佛教信仰的祟拜,即通过造像对来世寄托了强烈的渴望。在二十品诸龛中,不论佛、弥勒、胁侍菩萨和飞天,以及秀骨清像的造型和古朴的文字均代表着北魏龙门艺术的精华。
龙门二十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国书法艺术演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从龙门二十品的推出到备受推祟,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书法史的一种革命,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创新,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门二十品”计有:
一 尉迟为牛橛造像记 十一 孙秋生刘起祖等造像记
二 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 十二 高树解佰都等造像记
三 比丘慧成为始平公造像记 十三 比丘惠感造像记
四 北海王详造像记 十四 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记
五 解伯达造像记 十五 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像记
六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十六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记
七 北海王国太妃高造像记 十七 比丘法生造像记
八 杨大眼造像记 十八 安定王元燮造像记
九 比丘道匠造像记 十九 齐郡王元祐造像记
十 郑长猷造像记 二十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旅游小贴士
1、龙门石窟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特别是每年四月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市政府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各景区也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那时是洛阳旅游的黄金时期。
2、在景区停车场下车后会有附件的摊贩拉你上他们的车去龙门石窟的门口,千万不要听信,会被带到其他的地方。
3、如果住私营旅馆,记得提前了解大概房价,别说自己是外地的,就说来住过很多次了,一直都是这个价钱,不然可能会挨宰。
4、洛阳市区真不同饭店的洛阳水席久负盛名,很有特色,可以试试。
(俯瞰众生 作者:无名)
龙门石窟的音乐研究
南北朝时期是承魏晋以来五胡十六国长期大动乱的时代,同时也是各族人民和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音乐方面也大抵如此。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汉魏相传的音乐散失了,外域的音乐应运而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频繁接触,音乐文化也得到了交流融合的机会。这一时期相继传入了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并带来了各种乐器。南北朝时期是上承秦汉音乐文化传统,下启隋唐音乐文化辉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社会曾一度出现繁荣的局面,使得南北在音乐文化方面也得到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唐朝政权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文化方面,由于奉行广泛吸收各国文化的方针,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唐代是汉乐和胡乐融合发展的繁荣时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集中国历代音乐文化之大成,并对唐朝以后我国音乐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研究南北朝和唐朝的音乐,我们要从多方面提供参考资料,其中分布于全国的石窟寺,给我们保存了大量的伎乐天和伎乐人的形象,这些珍贵的乐舞资料,从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音乐和舞蹈情况。
据统计,龙门石窟现存音乐洞窟共二十一个,另外,还有雕刻乐器的经幢一个,佛座二个,原有伎乐天和伎乐人共二百三十三身,现存伎乐天和伎乐人共一百七十六身,现存大小不同的乐队三十四组,共有乐器十七种,全龙门石窟现能辨认的乐器有一百七十六件。所谓龙门石窟的“音乐”,实际上就是乐伎和乐器的图像。本文试就近年来对龙门石窟音乐图像的考察做一探讨,敬请专家和音乐爱好者指正。
详细链接:http://www.lmsk.cn/shownews.asp?id=217
龙门石窟的保护
石窟寺在中国数量多、分布广。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规模大小的不同,各地开凿不同窟形的石窟以保持其坚固,并增设了附属建筑进行保护。石窟开凿后,各个时期都进行了增建、改建与修缮,采取了防崩塌、防风化、防水、防盗等保护措施,目的多是为了保护石刻的安全。然而,由于科技水平及认识所限,一些工程出于好的动机而无好的效果,或是有好的效果却未被人们所认识而受指责。本文以现今我们对文物保护工程的认识,.就龙门石窟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一研究分析。
龙门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岁月中,历代劳动人民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这中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保护效果不好的例证。然而,由于自然界的风吹、日晒、雨淋、温差而形成的冻融等这些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侵袭,我国多数石窟都存在着围岩、雕刻品的崩塌,洞窟漏水及多种水害和风化等现象。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既有环境也产生了破坏作用,成为对石刻文物的一大威胁,对此人们应当予以相当的重视。
我国的石窟保护工作现已进入科技保护时代,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及乐山大佛等处的保护工作者,都已把多学科技术用于石窟保护上。龙门石窟自1971年开始,用科技保护代替了传统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天,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总结前人的工程经验,并予以改进,同时,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工艺,以达到保护和再现石窟寺建筑的历史及美学价值的目的,是我们极其重要的任务。
详细链接:http://www.lmsk.cn/shownews.asp?id=281
(戏剧大师梅兰芳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此后经过艺术加工,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是当时的人们对生活追求的缩影。龙门石窟把历史定格在崖壁上,使后人有幸亲眼目睹祖先们绚丽多彩的服装,洞察祖先们的服饰风格,了解祖先们服饰的内涵。本文尝试从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造像诠释两个朝代服饰的特点。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胡、汉杂居,促进了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将中国服饰文化带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服装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惯着的华贵服饰。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公元494年,他改革鲜卑族夹领小袖紧身服饰为汉人宽袍大袖服装,衣服衫领敞开,袒露胸怀,这是北魏文人雅士的典型服饰。但是,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皇室贵族,他们服饰的共同特点为:袍状的衣服宽松肥大,袖子宽阔、肥长,使人显得飘逸、洒脱。
唐代疆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断;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方和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人民充满着民族自信心,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由于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使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是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缘由。
纵观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时期的造像,它们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习尚,正是人们的审美观和当时的历史状况决定了服饰的样式。这些雕刻在岩壁上的佛像,较好地将这些样式保存了下来,为人们提供了形象、翔实的史实资料,供后人观瞻研究,使人们更准确地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审美习尚和服饰流行趋势,也为后人的服饰提供了参考实物,使我们今天的女性服装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呈现出应有尽有的样式。
详细链接:http://www.lmsk.cn/shownews.asp?id=286
龙门石窟当地视频
内容简介:《贵族中国 高清纪录片》第八集。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龙门石窟出游参考
文章精选
《石窟的长廊》
作者:胡杨
从印度孔雀王朝开始,佛教传播的洪流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蔓延。南传佛教主要影响了缅甸、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地。北传佛教又分为两支,一支从印度抵达西域,在汉朝时传入中国,称为汉传佛教。另外一支则主要在西藏地区传播,称为藏传佛教。而从西域到达河西走廊,再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原的佛教传播又称为佛教的东传。这条与古代丝绸之路相融合的佛教传播之路,浸染了民族文化的色彩,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这条传播线路上的众多石窟,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构筑了佛教传播的路标。
文章链接:http://tech.sina.com.cn/d/2007-11-20/15431862945.shtml
《从何处走向大唐》
作者:余秋雨
本文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之一《寻觅中华》中的一篇。大唐之所以成为大唐,在于它的不纯净。而北魏,则为不纯净的大唐作了最有力的准备。大道周边,百方来朝。正因为北魏这种吞吐万汇、兼纳远近、熔铸一体、互相化育的宏大气魄。历史走向了大唐。而作者发现,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ndce.html
书籍阅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龙门石窟》
作者:陈长文
导读: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遗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龙门石窟延续时问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
作者: 张乃翥
导读:龙门魏、唐文教胜迹,中原乡望至可珍视之瑰宝也。然自赵宋南渡,文渊外移,洛下空虚,斯文掩落。旧邦遗民代代萦绕于生计,岁岁重复于息作,乡炙寥落而无视、文教激扬其不屑。吾家耕读,缀绪五叶。慨乡氓于不造,叹击水而无剑。舍男乃翥,“文革”辍学,返里力庸。寐雨夜以灯阑,始留心于阅古。吊龙门之形胜,吭击楫之棹歌。虽磨肩于洛滨,每翘首而南望。金风十月,雨过天晴。高校复招,离乡而辍耕;时届而立,锐意于旧梦。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龙门景区管委会:4006900005
摄影:李少白 王宁 KENSEN 迷境 团长 明浩友
行者:翁演宇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5年11月07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4年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镇自助游攻略
阅读:191292次 评论:14条
-
河南南阳社旗县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74539次 评论:101条
-
河南三门峡陕县庙上村地坑院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394625次 评论:10条
-
河南洛阳牡丹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
阅读:60702次 评论:45条
-
河南朱仙镇自助游攻略
阅读:21539次 评论:19条
-
河南新乡市辉县郭亮自助游攻略(2012年修订版)
阅读:134809次 评论:111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109)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3-02-18 15:26:32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2-12-25 16: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