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远望中正纪念堂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中正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分别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信义路的周界,占地为24.79顷,为纪念蒋介石于1976年(民国六十五年)筹建,全区包括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公园、牌楼、围捕、瞻仰大道、两侧为剧院及音乐厅,是不可多得的游玩极佳去处。
景点信息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联系电话:02-2343-1100
投诉电话:02-2717-3737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有博物馆、园林、人文建筑、剧院、音乐厅等。
食宿:附近有很多旅店和星际的酒店、宾馆,可满足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重点推荐的有:
1、台北第一大饭店 地址:台北市南京东路二段63号 电话:02-2541-8234
2、台北城市商旅 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169号 电话:02-2550-7722
交通:
捷运:搭乘各捷运线至中正纪念堂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中正纪念堂;
公车:搭乘 15、18、20、22、 37、204、208、214、236、248、249、251、252、261、263、270、293、297、621、623、630、651、信义线等台北市联营公车,于中正纪念堂站或南门市场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中正纪念堂。
周边景区:介寿公园、信义商圈、诚品书店、圆山饭店、市立美术馆、二二八和平公园、南昌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延平河滨公园、福和河滨公园等。
旅游小贴士
记得来游玩的旅客,一定要随时关注中正纪念堂最新的信息,不论白天或晚上,中正纪念堂都会不定时的有一些文休闲活动,特别是广场上还有许多惟妙惟肖的音乐会哦。
景区相关资料
中正纪念堂,即蒋介石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其旧址为日据时代台湾军山炮队与台湾步兵第一连队营地。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破土,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
(纪念堂外部 作者:摄之友D600)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湾去世后,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于当年6月接受各界建议与治丧大员会议的决议决定兴建中正纪念堂以纪念蒋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经过对几种设计方案的评选,决定采用圆山大饭店的设计者杨卓成(生于1914年,卒于2006年11月26日。其先后从西南联大与中山大学取得建筑系学士学位,于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后移居美国)的设计。
宝顶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数之"人"字形, 聚於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宝顶采天坛宝蓝琉璃瓦顶。墙壁为白色大理石,配上堂前中国传统式如意图案之毛毡式花坛,象徵"自由、平等、博爱"之青天白日满地红色调。纪念堂之八角顶,与国家剧院之抚殿顶,音乐厅之歇山顶,成为三山并立之布局。
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四字牌楼纪念堂外有"大中至正"四字牌楼,巍峨雄峙,接着是宽长的瞻仰大道,两旁花草树木一片绿意盎然,在尽头可见纪念堂建筑主体。采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白色的墙,瓦兰金色琉璃顶,以及满园遍植的红花,如同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象征。广场前两侧并有国家剧院及音乐厅,建筑具有中国宫殿之美,富丽堂皇。纪念堂之中央供置蒋介石坐姿之铜像,供人瞻仰,陈列室记载其一生之丰功伟绩及遗物。
纪念堂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兴建中正纪念堂主体、庭园及牌楼,回廊等附属工程;二期工程为国家戏剧院,音乐厅及地下停车场。整个建筑设计之构想为:(1)表达中国文化精神。(2)创建新颖设计,并具有庄严而独特之风格。(3)有效应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并求经济实用。全部建筑采中华文化风格,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自由平等之青天白日色调。纪念堂建于三层宽广基础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堂顶八角,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屋顶用天壈宝兰琉璃瓦顶,蓝中带紫,与阳光相映。宝顶用金黄色,以显其升华光耀之意。其它均采用材料本色,乳白色大理石墙,厅堂内桧木天花板及重重叠叠斗拱之藻井,浅红色花岗石地坪,不加任何漆染,使进入纪念堂时予人之感觉为圣洁、庄严、亲切、平和。
中央通廊展示有两辆,蒋公生前所乘坐的凯迪拉克轿车及中正纪念公园之模型,面积共三百六十一坪,除配合国家庆典之需要及教育活动为原则,不予外借。
(蒋介石座驾 作者:摄之友D600)
中正纪念堂风光中正艺廊位於纪念堂东侧,共有三间大型展览室和一间多功能之视听室,提供政府机关学校及依法设立登记之法人举办富有教育意义之艺文活动。
中正纪念图书馆,图书馆占地二千四百一十八平方公尺。采全开放式管理。主要馆藏特色为蒋公思想言论及其相关著述及中国现代史有关文献、政经论著、研究台湾之史料、民俗等图书资料三万余册。期刊一百五十余种。视听区设有十个个人席位, 视听内容涵盖文化教育、史地、音乐、美术、演讲等,包括录影带、录音带、雷射唱片等视听媒体。
蒋公纪念室民国八十三年(1994年)十月三十一日落成开放。室内一切文物,均系移自总统府原蒋公办公室,而室内摆设完全根据原办公室陈列方式呈现。本室陈列文物,除蒋夫人亲绘之国画外,其余大部分系由海内外同胞及外宾所赠。
(蒋介石为蒋家题 作者:摄之友D600)
回廊与角亭,回廊沿信义路,杭州南路,爱国东路三面人行道建筑,高5.5公尺,全长1200公尺〈自音乐厅旁角亭至戏剧院旁角亭之单面墙长度为七百四十八公尺,全长为一千九百四十八公尺〉。外侧临人行道之墙面上,每隔4.5公尺分崁中国式灯笼窗一个,共有十八种不同之花格与形状,共二百四十六个,〈含单面墙所崁灯笼窗则形式为二十六种,总数共三百九十个〉颇具特色;内侧临公园部分则为圆柱支拄而无墙。角亭有四座〈含两厅院部分则有六座〉,高11.1公尺,形式与用料,均与牌楼同。
组成
台北市最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它是蒋介石的纪念馆。25公顷广大园区里,坐落着中正纪念堂、中正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国立"剧院、国立音乐厅,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动广场、艺文表演中心。
纪念堂
纪念堂建筑格式采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主体部分为白色大理石墙,蓝瓦金黄琉璃宝顶,整座建筑气象万千。堂内上层有蒋介石铜像,下层则设文物展示室、电影室、怀恩艺廊、中正艺廊、中正纪念图书馆、视听中心、蒋介石纪念室及儿童教室,提供市民文化育乐及社教活动。
大厅
走进大厅,入口即见两部过去御用的凯迪拉克轿车;厅内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陈列蒋介石的衣冠、文献。
(大厅走廊 作者:摄之友D600)
纪念室
蒋介石纪念室则完整呈现总统府原来的蒋介石办公室形貌。
(活灵活现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仪队
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整点的仪队交接,也是中正纪念堂引人注目的节目之一。
功能
园区内花圃栽种五颜六色的各种园艺花卉,加上假山、水池、小桥,成为婚纱摄影取景猎影的好景;对称立于瞻仰大道前端的国家戏剧院及国立音乐厅,则属岛内艺文表演活动的重镇,一年演出场次约有860场,近年不少举世闻名的演奏家、指挥家亲临此时演出,往往造成一票难求的热烈景象;而几次在广场上举行的大型演唱会、音乐会亦盛况空前,在偌大的夜空下聆赏乐音,的确别有一番滋味。不论白天或晚上,中正纪念堂已渐渐成为台北市民艺文休闲活动的重要去处。
台北市更会在每年的元宵节前续举行台北灯会,每每都引来大批人潮共襄盛举此一盛会。由于占地广阔、建筑美丽,是民众活动聚会及婚纱摄影的胜地,更成为国外旅客必访之地。
园区及广场
园区包含位于中央艺文广场两侧的国家戏剧院及国家音乐厅(即两厅院),但两厅院管理单位为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为一独立运作的行政法人机关,不属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管辖。全由杨卓成的和睦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规划。
环绕整个中正纪念堂园区的环外回廊,每隔4.5米就崁一个中国式灯笼窗,共有26种造型,聚集了灯笼窗各种样貌,别富特色。内部亦有多处庭园造景,人行步道总长约5公里。而庭院内云汉池及光华池,寓意"汉影云根"及"光复中华",池内饲养许多锦鲤,也是园区内著名景点。
景点图片
弯桥流水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一汪清池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轿子 作者:摄之友D600
回顾历史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蒋介石蜡像 作者:摄之友D600
服装 作者:摄之友D600
横扫千军 作者:楊船長走透透
画像 作者:摄之友D600
蒋介石自勉 作者:摄之友D600
蒋宋伉俪画像 作者:摄之友D600
宋美龄真迹 作者:摄之友D600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3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