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北京西城郭沫若故居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8119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郭沫若故居的海棠花-1 作者:l-j-wei
(郭沫若故居的海棠花-1 作者:l-j-wei)
  北京郭沫若故居,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 "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景点信息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西南岸)
  门票:20 元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010-66034681
  投诉电话:12301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陈列室、博物馆
  食宿:
  住宿:
  1.北京胡同家·紫地客栈  地址:东城区南锣鼓巷沙井胡同甲24号  电话:64052375  参考价:168元 
  2.秦唐府  地址: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前鼓楼苑胡同7号  电话:64060777  参考价:860元 
  3.瓦当青年旅社  地址:北帽胡同8号  电话:(010)66537539  参考价:40元 
  4.星海琪假日酒店  地址:西城区地安门东大街89号巴国布衣院内  电话:52181995  参考价:153元
  餐饮:
  1.藏素风格餐厅前海店  地址:地安门西大街51号荷花市场内  电话:83286766  人均价:157元 
  2.梅府家宴  地址:西城区大翔凤胡同24号近北海北门  电话:66126845  人均价:490元 
  3.海棠居  地址: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202号近德胜门桥、后海、什刹海  电话:83283188  人均价:346元 
  4.北京塞北烤羊腿餐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42号  电话:66138831
  交通:13、107、118、701、810北海北门站
  周边景区:恭王府花园、龙头井、北海公园、北门古刹天寿庵

旅游小贴士
  游玩时长:1小时

景区地图

地理位置方位图

景区相关资料
  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地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园,后因和砷被抄,花园遂废。同治年间,此处成为恭亲王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时,恭亲王后代把此地专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为宅院。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馆舍,后由宋庆龄同志居住。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15年。郭沫若逝世以后,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于1979年迁入本院,随后不久酝酿组成了"郭沫若纪念馆筹备小组"。1982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把郭沫若这个晚年的居住地定名为"郭沫若故居",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90周年时,"郭沫若故居"举行定名揭幕仪式,同时举办了短期的郭沫若生平展。1988年6月12日,在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雕塑规划小组共同建造的郭沫若全身铜像在故居的草坪上落成,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之揭幕。1992年,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现更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将"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一生。
郭沫若故居大门外景 作者:延陵小子
(郭沫若故居大门外景 作者:延陵小子)
  纪念馆大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大门对面是砖砌照壁,大门内有一座小土丘。 
郭沫若故居-匾额 作者:延陵小子
(郭沫若故居-匾额 作者:延陵小子)
  郭沫若故居的院子是不规则形状,前院有两座小山,居住的院落位于院子的北部,是一个二进的四合院。前院中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郭沫若坐像,二进院中种有腊梅和海棠。後院有葡萄或紫藤之类的攀爬植物的架子。大门是垂花门,进入大门後是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的院落,正房与东西厢房都有檐廊,还有抄手游廊将檐廊衔接起来。前排正房分别是客厅、办公室、卧室,穿过小月季园,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它们都依旧保持着郭沫若在世时的状况。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从正房西侧的耳房可以进入由後罩房以及东西暖廊组成的里院。里院的暖廊把正房的後檐廊,和後罩房的前檐廊连接起来,并用窗户将靠外的一侧封闭,窗户下面安装暖气,形成全室内的环境。纪念馆现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译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书籍,特别是一批有关《管子》研究的线装书很有价值。
郭沫若故居的银杏树-掠影 作者:小满星
(郭沫若故居的银杏树-掠影 作者:小满星)
  故居里住过的名人真不少 这里是什刹海、后海、胡同游的起点,门外街两旁一溜排开的黄包车天天在此热闹地守候着,车夫们用地 道的京片子招徕来往的顾客。如果你不小心从街中那面大影壁的东侧走过的话,你可能不会留意到影壁西面对着的那一扇不大的垂花门,门楣上写着"郭沫若故居"几个大字。它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清乾隆年间曾是和珅的花园,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是恭亲王的马号。清朝亡后,达仁堂乐家药铺的乐松山住在里面。新中国成立之初,乐氏家人把包括这所庭院在内的一批财产捐赠给了新生的共和国。随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使馆被安排在这里。接着,宋庆龄、郭沫若分别在此工作居住过。和珅花园也好,恭王府也好,并未在院落留下任何特别的建筑,只有大门西南方向一眼乐家用过的水井是恭王府留下的遗物。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脚步,昔日的水井早被覆盖废弃了,直到2000年春天才被纪念馆修复,重见天光,成为这座庭院历史变迁的见证。步入郭沫若纪念馆庭院,草坪上郭沫若全身铜像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司徒兆光创作的。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介绍说,郭老生前也爱在院子里这样坐坐、看看。为了塑造出这一尊铜像,司徒花了三年时间研究资料、征求意见,并且别具匠心地把塑像放在院落里而不是进门入口。因为郭老生前最爱银杏树,将塑像放在银杏树下,铜像才像活了一般,为纪念馆增添了一种诗意。另外,在院落里一对雕刻生动的石狮子蹲坐在树下,为草坪增添了几分新奇和活力。垂花门前两口不成对的铜钟与两株古柏相伴为伍,稍高的一只铸于明天顺元年,另一只铸于清乾隆年二年。石狮、钟都是郭沫若生前的收藏。

郭沫若故居展厅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展厅 作者:gaoyla)

  郭沫若亲手种的"妈妈树"与主人心有灵犀 郭沫若喜欢这座院子,直到现在,我们走在里面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喜欢。进了院门往左一拐,首先就能看 见一株漂亮的银杏树,这是郭先生的"妈妈树"。其实这里满院都能看见银杏树,到了秋天,金黄灿灿的树叶在枝头迎着秋阳散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郭沫若喜欢银杏树,因为他觉得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它美,却美得低调。那为什么"妈妈树"最特别呢?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故事。那是1954年的春天,女主人于立群患了重病需要去外地治疗,在她离开北京的第二天,郭老带着孩子们从西郊大觉寺移回一棵只有手腕粗细的银杏树苗,种在大院胡同5号院里。郭老为它起了"妈妈树"这个名字,寓有"孩子们少不了妈妈"的深意,希望妻子顽强地经受住疾病的磨难,早些回到孩子们和自己身边来。后来搬家,郭老也把树移植到了现在的四合院里。 1979年2月,郭老逝世未满一年,身体一直虚弱的于立群老人不幸也相继病故。第二年,"妈妈树"仿佛知道主人去世,决心要随他们而去一般,大病一场,濒临枯槁,树皮整片整片地暴裂,缓了好几年,又渐渐生出新树皮来。想不到10年后竟然又遭劫难,在一场暴风雨里被刮断了主枝,但其生机依然不减。

郭沫若故居写作的地方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写作的地方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中客厅、办公室、卧房几间屋子参观者只能隔窗参观。里面的摆设和陈列与郭沫若生活在这里时一模一样。客厅,沙发呈马蹄形排列。郭沫若习惯坐的位置是钢琴前的单人沙发,这是因为他双耳几近失聪,左耳借助助听器,功能略好一些,客人就坐在他的左侧。沙发后面的背景是中国著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写郭老游九龙渊诗意:远处云山相吻,近处瀑布飞泻。下端山石之上站立着几个人物,那不是古代的游客,而是特意绘制的郭沫若和画家自己在同行。在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陈列了几方他所喜欢的石头,造型自然各显神韵。郭老曾有诗自述说:"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窗台上钟的指针标示着郭沫若去世的时刻:下午四点二十分。 郭老的办公室跟客厅东面相接。在办公室里,郭沫若常用的办公桌上,台历翻开在他去世的日子;他常用的助听器、茶碗还放在他手能够得到的地方;他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儿子的日记仍整齐地摞在桌上,那是他对儿子们的纪念,因为他有两个儿子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不幸去世了。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和于立群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分别挂在两侧墙上。南窗下面对面放着两张书桌,主人常用的是东边那张。黑电木的墨盒,北京牌的蓝黑墨水,普通的极品狼毫……郭沫若就是利用这些最平常的文具在他的晚年完成了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辨,以及著作《李白与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还有他去世之后成集的《东风第一枝》和平生最后一部译作《英诗译稿》。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这是东耳房。卧室整洁俭朴。装有百纳本的《二十四史》黑色书柜,伴着一张棕绷床,绿格子的床单使小屋里的空气格外宁静。床边摆放着郭沫若常穿的"内联升"圆口布鞋。

郭沫若故居走廊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走廊  作者:gaoyla)

  留日时期的大量珍贵手稿就留在沧海遗粟木匣里 在郭沫若纪念馆四合院西厢房,有一只没有油漆的日本式木匣,木板已经被岁月涂成棕灰色,走到近处才看见上面"沧海遗粟"四个楷体字。别看它毫不起眼,但就是这只木匣却在70余年前让整个中国学界感到振奋。木匣里曾经装有九种甲骨金文著述手稿,是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的学术研究的精华。 郭沫若在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对传世文献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他要寻找第一手资料,即未被后人加工过的、确实足以代表古代的那种东西,于是他开始了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1929年,郭沫若完成《甲骨文字研究》一书,这是他为探讨古代社会的实际而进行古文字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在随后的几年里,《两周金文辞大系》、《金文丛考》、《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石鼓文研究》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一部接着一部问世,使古文字学权威们也感到是不可理解的奇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沫若决定秘密回国。为了避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视线,他暂别妻小,只随身带了一支钢笔,便离开了日本。他在日本期间的大量珍贵手稿都留在了这只木匣里,放在日本。直到1957年春,木匣才被友人送回到主人身边。郭沫若对此感慨许久,题写了"沧海遗粟"四个大字,并写下几行小字记述了木匣的辗转经历。

景点图片
郭沫若故居的银杏树-墨香 作者:小满星
郭沫若故居的银杏树-墨香 作者:小满星

郭沫若故居门匾 作者:roadangel
郭沫若故居门匾 作者:roadangel

郭沫若故居简介牌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简介牌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土丘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土丘 作者:gaoyla

郭沫若起居室 作者:gaoyla
郭沫若起居室 作者:gaoyla

郭沫若故居陈列的照片 作者:延陵小子
郭沫若故居陈列的照片 作者:延陵小子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 作者:谷雨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 作者:谷雨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06月26日

more相关攻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