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万荣秋风楼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2日 编辑:小莫 访问:10143 评论:11条 发表评论! 纠错!


(秋风楼  作者:假深沉)
  秋风楼在山西万荣县城西古后土祠东隅。 因楼上存放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创建年代不详。汉武帝曾五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季,五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现在的秋风楼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楼身高达32.6米,主体为三层楼,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周围砖砌花栏。楼身三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凭栏远眺,黄河激流尽收眼底。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运城市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
  门票:后土祠门票40元(秋风楼在后土祠内)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联系电话:0359-4528130
  投诉电话:0359-4528130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门口有停车场;加油站在县城和来景区的路上都有。万荣县城有县医院和人民医院。银行县城有工行、农行、建行。
  交通:没有直达班车。可以从万荣县汽车站坐到宝井的车,路过秋风楼。
  住宿:可返回运城市区住宿,运城市住宿比较方便,自助旅行的游客可下榻于红旗西路的张家北巷两侧,这一带小旅馆与网吧较多。
  住宿推荐
  运城黄河大厦
  地址:运城市潞村街136号
  指路:火车站东150米处。
  价格:标间 85元/间
  联系:0359-2023135
  推荐理由:距市中心和火车站比较近。现已成为运城市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好的服务场所之一。
  周边景区:飞云楼  稷王山  稷王庙  黄河龙门  舜帝陵 中国死海  关帝庙 

旅游小贴士

  秋风楼现在里面存放着宝贵的历史文物,不经批准不能入内观看。

景区地图
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泛舟黄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楼  摄影:时光涌动)
  经历两千余年的沧桑变化,汾阴后土祠现在的状况怎样呢?汾明后土祠坐落在今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距万荣县城40余公里。这一带历史上称之为"汾阴睢地",东周时属魏,亦称"魏睢"。秦惠王伐魏,"渡河取汾阴"就在此处。这里是汾河和黄河的汇合处。《水经注》载:"有长阜,背汾带河,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唐人颜师古云:"因其地而高起,如人九睢而名之。"传说睢上有轩辕黄帝的郊台、汉武帝的明坛、巫锦的鼎区。
  后土祠坐北面南,东西宽105.21米,南北长 200.81米,占城面积25268平方米。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脚充饭队关西五虎殿、秋风楼等,结构合理,布局严谨。献殿。正殿额枋雕刻华丽,工艺精巧;屋面披复着黄、绿色琉璃彩瓦,光耀夺目。最前面山门底下有一座过路舞台,紧靠山门后面有两座并列舞台,三座舞台在布局上形成"品"字形,庙内两边配有唐明皇碑,宋真宗碑、钟鼓楼、真武、二郎、六丁、六甲、东西五虎偏殿等,其建筑宏伟华丽。清乾隆十九年(1754)编修的《蒲州府志》称其为"海内祠庙之冠"。


(后土祠品字形的舞台  摄影:时光涌动)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它东依峨嵋岭,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相对,托地傍水,居高临险,"千寻嵋岭演天亘,一曲黄河卷地来"。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游人凭栏远眺,可北瞻龙门,南望潼关,俯视黄河,波涛汹涌,尽在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观劲秀,实为河东现存古建筑中之精品。二、三层内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高 O.58米,宽 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此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现已破裂,缺左上角,用木架镶嵌树于楼内。二层的一块碑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每当风和日丽或秋高气爽之时,游客远临观览,登楼吟咏,畅抒胸怀,真是"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令人心旷神治。


(萧墙碑  摄影:时光涌动)
  《汾阳二圣配飧铭》碑树于祠内东北隅,碑高2.52米,宽7.14米,楷书篆额,系北宋大中详符四年(1011)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的。碑文冗长,共1365字,内容是真宗记其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之先例,略述应汾阴吏士绅民之吁请,亲率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进行一番整修,使庙貌一新的活动。文中盛赞"二圣"(即宋太祖赵匡凰、宋太宗赵炅)的功德,将二圣配飧于后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由于此碑是御制御书,故又称"萧墙碑",要求臣民对碑要像对皇帝一样尊敬。从宋真宗至今已近千年,这样的碑刻能完整保存,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比较珍贵的,在全省也确属名碑之一。
  据《蒲州府志》记载,后土祠始建于西汉文帝后元元年(前 163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乃正式立祠。元鼎四年(前 113年)武帝扩建汾阴后土祠,作为他每年巡游之地,曾四次亲临祀典。自汉武帝之后,西汉时的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皆照例来这里搞祭祀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年间三次祭后土,并将祠庙在汉代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宋代真宗皇帝来祭扫时,前一年就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在中轴线上增置了承王门、荣光门、坤柔门、坤柔殿、寝殿、配天坛、轩辕扫地坛等建筑,使庙貌规模更加壮丽辉煌。元代以前,后土祠均由官方维修。从明代开始,遂变为民间修理。明万历年间,睢渐陷,祠被淹没,先后两次迁建。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黄河水决,后土祠又被淹没,仅留下秋风楼和正殿两处建筑。康熙元年(1662)秋,黄河再次决口,将秋风楼和正殿全部吞没,睢上旧迹尽被涤荡。次年,清政府拨款移地重建,但于同治六年(1867)又被黄水所没。同治九年(1870)再次移建后土祠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就是现在后土祠的所在地。


(秋风楼细部  摄影:时光涌动)
  庙前村后土祠一带,历史以来即是秦晋枢纽,是帝王祈谷的胜地,风景优美,庙貌辉煌,士民敬仰,商旅云集。历代名流学士在此吟诗作赋颇多,唐代王勃、杨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特别是汉武帝《秋风辞》中的"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句,把封建帝王既留恋于富贵,而又慨叹人生易逝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对后土祠内的一些主要建筑多次进行了维修,现在不仅保存基本完好,而且已经成为劳动人民乐于参观游览的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图片
秋风楼周边  作者:假深沉


后土祠大门  摄影:时光涌动


后土祠的两翼 摄影:时光涌动


秋风楼夕照  作者:假深沉


精美的柱墩  摄影:时光涌动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3月0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1)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