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太原龙山道教石窟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2日 编辑:小莫 访问:11007 评论:9条 发表评论! 纠错!


  太原市区两南26公里的南郊区西镇村西的龙山东峰顶,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最珍奇的道教石窟。主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公元1234至1239年),由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在峰顶峭壁上共凿有8个洞窟。龙山石窟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和双凤藻井、仙鹤等许多浮雕。石雕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西镇村西部龙山顶上
  门票:2元/人(09年旺季会调为20元/人)
  开放时间:7:30~18:00
  交通:
  1、火车站北出站口外乘308路公共汽车在"西镇"下车,票价3元。下车后往北走100米,从路西"难老水泥厂"标志的一条小路上山。一路经过"龙山滑雪场",不算太远就到山脚了,爬台阶到山顶即可。
  2、如果从太原市内出发的话,可以直接乘坐到西镇的公交车:466路、467路、468路、848路,在西镇下车,步行1小时可上到景区门口,也乘面的到景区门口约10元。
  景区内交通:步行,沿途可欣赏龙山美景,也是爬山的好线路。
  联系电话:0351-6947229
  投诉电话:0351-6947229
  住宿:山上有住宿,40~200元价格,有标间,也可以住在当地农家。
  晋祠宾馆,在晋祠前一站晋祠宾馆站下车,标准间 180元~480/间元;4人间 300元/间 ;预定电话: 0351-6021003
  天龙山庄,在天龙山的七松坪上依山就势而建,有餐厅、游艺厅和客房,标准间 200元左右。
  周边景区:晋祠 天龙山 太山  蒙山大佛

旅游小贴士

  1、最佳出游时间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冬季干冷严寒;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日温差大;秋季天高气爽,气温稳定少变,春季回暖迅速,日照强烈,最佳出游季节为春秋两季。
  2、注意事项
  太原风很大,而且由于当地产煤丰富,所以风中常带有黑沙,到这里旅游,太阳镜、帽子是必不可少的,戴隐形眼镜的朋友更要特别当心。

景点地图

景点方位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景点相关资料

  1、景区概述
  龙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群。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6千米的龙山山顶,主窟开凿于元代太宗六年至十一年(公元1234~1239年)。共8窟,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石窟内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以及双凤藻井、仙鹤等诸多石雕。雕像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有的龛内的两侧及前壁还留有元代的题记。造像组合多袭取佛教造像形式,无明显特征。如三清洞,正壁雕刻道教的最高神祗--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两旁分别围拢着坐立相间的值日神,西壁刻有李志全祝文。正面主尊(元始天尊)高1.7米,其左右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各高1.65米;两旁之值日神高1.6、1.5、1.4米不等 。雕像多已残破 ,完好者仅1/3 。卧如洞(或曰升仙洞)正中为吕祖升仙 ,吕洞宾著道士服装,枕右胁而卧,如佛涅盘,二道童恭立左右。三大法师龛、七真龛中顶部凤纹、龙纹藻井,颇为精致,堪称佳品。整个龙山造像雕刻朴实,形象敦厚,但缺少变化,较呆板。

  2、开凿年代
  龙山道教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六年(一二三四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宋德芳号披云子,山东莱州掖城人。金大定二十二年(一 一八二年)生,丘处机弟子。兴定四年,随师赴西域乃蛮国(今内蒙古科不多地区)拜见元太祖成吉思汗,三载还燕,师封"国师",弟子受宠,后提点教门,往返于大都、平阳、终南山之间,主持醮事。


  3、石窟分布
  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为三组,虚皇龛位于龙山之顶,洞内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两壁20尊诸虚皇道君神像;三清龛位于虚皇龛之下,龛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通高1.5米,两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卧如龛位于三清龛东侧,洞中石台上雕披云子宋德芳卧像,神态自然,泰然安详,后有2侍者作肃立状,龛顶雕有4龙盘旋,乃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之法"玉龙盘体法"的写实性雕塑。自西向东巨石之间三天大法师龛内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子张衡、孙张鲁石雕塑像,各高1.35米,另有8侍者像作肃立状。其雕像形态、技法均具有唐代特征。玄真龛内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张子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雕法、形态与三天大法师像相同。无凿辩道龛内雕有披云子与其师弟李志全、门人秦志安讲经论道的3尊石像,龛右侧小门有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听道不忍离去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龛壁有保存完好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和自赞诗的题记,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是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有9尊雕像,门侧各雕青龙、白虎、仙鹤、云龙,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实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情景。

  4、各窟介绍
  元代以前龙山即已有道教造像两窟,为宋德芳游太原西山时所发现。宋德芳重建昊天观,并开凿三洞石窟。现存第四、第五两窟,面型衣饰、线条手法,极富宋风,似为宋人开凿,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五窟面型方圆,衣饰厚沉,皆为元初风格。第八窟规模甚小,石雕躯体之外敷以泥塑,为后人补造。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窟,实则一窟三层,与第六、第七两窟同为宋德芳所主持开凿。
  第一窟名虚皇龛,窟平面圆形,正面雕龛,龛内雕有元始天尊坐像,头已不存,衣饰披垂于座上,自然流畅,两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脚下流云缠绕,头上刻有光环,似为道府诸神作朝拜仪式。洞顶雕盘龙两条,已风化。
  第二窟叫三清龛,是龙山诸窟之最大者,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正面主像,左右有真人和侍者像。面型端庄,衣着沉厚,双手捧圭拱于胸前,开凿年代与第1窟相同。


  第三窟为卧如龛,窟内左右雕碣龛各一,正面雕一长方形高台,台上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修炼仙丹时仿佛教涅盘而雕的模拟像。
  第四窟三天大法师龛,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龛各一,主像各一尊。各像发髻凸起,衣饰流畅,侍者身材修长,侧身微曲,极富宋风。第五窟为玄真龛,内雕石像三尊,主像结跏而坐,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衣饰、手法及造像风格与第四窟同,为宋代作品。
  第五洞为三天大法师龛。
  第六窟为五帝龛,主像一等,端庄凝坐,左右待者谦恭微谨,右角雕妇人半掩门,面目衣饰与第一窟同,为元初所凿。
  第七窟为七真龛,又名玄门列祖洞,分内外两室,内室雕王重阳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龙白虎像,被盗凿。雕像分三面排列,
  正面三尊,两侧各二,并有侍者像。
  第八窟为辨道龛,规模甚小。现存为明、清泥塑三皇、关羽等像。八个窟现存道教造像七十八尊。

  5、艺术特色
  龙山石窟规模虽不大,但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衣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我国石窟造像多为佛教题材,此窟甚异,内容全为道府诸神和立门列祖,截至目前所知,尚属海内孤例,亦可称之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一九五七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石窟渊源
  山西是南宋、金、元之际归蒙古族统治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早期得到较大发展的地区之一。龙山石窟造像题材,除少数道教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外,大多是该支派尊为开山祖师的造像。在丘处机住持的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前身)等元代造像久已不存的今天,龙山石窟相当完整地保存着具有全真道特色的雕刻品,是很可宝贵的。

  7、历史地位
  龙山石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道教石窟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景点图片

石窟外景


 


祭拜


三大法师龛


三大法师龛内


龙山道教石窟全景


龙山秋色

摄影作者:游建斌   天生糊涂  避风港  设计思空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1月0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9)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