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福建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8日 编辑:小莫 访问:87917 评论:16条 发表评论! 纠错!


  武夷岩茶非常有名,宋代诗人范仲淹就写诗赞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到元代时,这里已经设有御茶园,专门督造贡茶。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它生长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中,仅剩三株,极为名贵。九龙窠是一条清泉渗流的峡谷,大红袍生长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所以很适合茶树生长。
  传说大红袍是仙鹤从蓬莱岛叼出来的种子遗落在武夷山上的这处悬崖上长成的。另有一种传说,从前天心寺和尚曾用这几株茶树上产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将状元穿的红袍披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红袍将茶树染红了。该处山壁有“大红袍”三个朱红大字。大红袍枝叶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椭圆形的,尖端向下垂,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带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的时候,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
  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现在九龙窠绝壁上仅剩四株,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当地会有专人架起云梯上大红袍采茶,产量极少,只有几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景点信息
  景点等级:国家AAAA级旅游区  
  地址: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
  门票:武夷山风景区实行通票制门票,一日游140元、二日游150元、三日游160元。一票制门票包括以下具体景点:1、云窝—武夷宫景区:云窝、隐屏峰、天游峰、小桃源、幔亭峰、大王峰、仿宋古街、汉祀坛、朱熹纪念馆、柳永纪念馆、止止庵等;2、一线天—虎啸岩景区:灵洞、伏羲洞、风洞、一线天、虎啸八景等;3、水帘洞—大红袍景区:水帘洞、古崖居、鹰嘴岩、天心大佛、流香涧、九龙窠、大红袍茶树等;4、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太庙、莲花峰、遇林亭窑址、白岩船棺、佛国岩、弥陀岩、碧石岩。
  开放时间:8:00-17:00
  联系电话:0599-5113881 0599-5106333 0599-5251888 599-5252981
  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在武夷宫、玉女峰、九曲宾馆、水帘洞、一线天、星村码头、永乐禅寺和莲花峰等处均设有停车场,停车比较方便。
  食宿:景区宾馆酒店都有,食宿比较方便,住宿推荐
  玉女大酒店 0599-5252258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香馨大酒店 0599-5231688 武夷旅游度假区朝阳小区
  武夷山美海大酒店 0599-5252472 武夷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市亿力大酒店 0599-5252358 武夷山市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茶苑大酒店 0599-5256777 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市青竹山庄 0599-5253888 武夷山市度假区
  交通:武夷山目前拥有航空、铁路、陆路三大交通系统,其中武夷山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已开辟了二十几条旅游航线,横南铁路贯通全境。其实,武夷山的近邻城市福建邵武市和江西上饶市分别只有90多公里和140多公里。   
  驾车信息:在武夷宫、玉女峰、九曲宾馆、水帘洞、一线天、星村码头、永乐禅寺和莲花峰等处均设有停车场。   
  公共交通:武夷山风景区距离市区很近,市区可乘坐5、6路公交车,或搭乘出租车、面的等交通工具前往。从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区有15公里,沿途都有招手即停的旅游专线车,票价在5元以内。如果打的话车费在30-40元之间。市区内有湖桃、西门、南门三个汽车站,景区内的车站设在三姑、武夷宫和星村。
  周边景区:武夷宫、虎啸岩、九曲溪景观、宋街、武夷碑林、桃源洞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大红袍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九龙窠到处都是丛丛簇簇的名丛,号称为茶树的王国。往东可至天心岩,岩下有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永乐禅寺。

一、“大红袍”的由来
  关于这一美名的由来,民间广为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1、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
  2、大红袍茶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
  3、大红袍茶树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
  4、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时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 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去,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长出了茶树……以后茶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


  6、御封贡茶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用布包好飞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茶叶煮汤给母后喝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喝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7、贡茶珍品
  说某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大红袍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冲泡给秀才喝,连喝几碗,就觉得腹胀减退,如此几天基本康复,秀才便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并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见方丈道:“本官特地来报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老方丈帮助状元了却心愿,带领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锡罐装好茶叶由状元带回京师,此后状元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谁知状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入看营,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这三株大红袍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过。”

二、内部景点

  大红袍茶树
  出流香涧东行,越一小岭,即可见到此处茶叶名丛。它种植于岩腰的盆式茶园内,共6株,外砌石堰加以护卫,因而倍显珍贵。围堰分为三层:最高4株,第二层1株,底层1株。岩壁镌刻“大红袍”三字。盆式茶园下有亭子,称九龙茶室,可以边品名茶边赏佳景,边听有关“大红袍”的动人民间传说。
  九龙名丛园
  散布于九龙窠的峡谷两侧。茗园就山势开垦,或依幽谷,或傍山崖,遍植集观赏和饮用于一体的武夷奇茗二十七种,寓有三九吉庆之道。九龙窠还立有九龙名丛园的石碑,镌刻名丛植株名,最著名的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金观音、铁罗汉、白牡丹、白瑞香等。
  九龙涧
  九龙窠两侧峭壁的岩溜滴入峡谷后,汇合成涧流,流到九龙亭前的山谷时,跌落而下化为白瀑,注入深潭,前者称九龙瀑,深潭称为九龙潭。潭旁岩壁上有摩崖石刻“九龙涧”。


  九龙窠茶园
  为茶叶名丛原生地---“大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武夷茶的拟人化美谥)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陆氏诗句云:“桑苎家传归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水,含露溪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峡谷的两边崖壁还刻有其他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
  棠岭
  位于白岩之南,与七曲三仰峰连背。为武夷山市抵达邵武市的古代交通孔道,又为武夷山归入大武夷山脉的山岭,俗称长岭。
  杜辖寨
  建于杜辖岩内,传为杜氏、葛氏两姓族长率众纠集乡兵在此以抵御山寇,故名杜葛寨,并勒此三字于岩壁。后以隐士居此,杜绝车辖之意,改称杜辖寨。寨门由石块砌垒而成。古代乡民则以谐音的俚语题其门额:“土国在”,寓意于“乡土之国永在”之意,石寨门至今犹存。
  不二门
  为杜辖寨中最核心、最坚固的关隘,是寨堡最内层的关守,也是武夷山古崖居群的著名崖居之一,位于杜葛岩的北端。奇特的岩顶横空而出,伸出约8米远,形似巨鳄的上腭,“下腭”下端则涧谷幽邃,深不可测。整个山形好似裂嘴呲牙的鳄鱼大口。岩居者在岩腹的深凹处砌石为隘,上接横空而出的“上腭”,下抵突兀的“下腭”,形成一处长约6米、高约5米、厚约70公分的寨墙,中留寨门,额曰:“不二门”,意即只此一门,别无他门。“不二门”涧谷高深,中架一根独木,古之岩居者和今日的探险旅游者只能跨木挪臀而进。
  会真洞
  均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杜葛岩的岩麓。由于杜葛岩的岩巅倾覆外突,岩壁敛腰内缩,因而沿岩麓形成一条狭长的洞穴。洞穴内壁敞亮,为岩居的好处所。
  杜葛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山隈垒石为门,入径绝幽,岩壁丰上敛下,绵延数里。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夹以竹树、清泉,清幽静绝。岩腹嵌空,风雨不侵,古时道人名之为会真洞,又称下洞。循石磴登蹑盘折而上,则为上洞,又名小有洞。山民称,此处可杜绝车辖之喧嚣,故通称为杜辖岩。小有洞又叫景阳洞天。明万历八年(1580),道人程常静在此建吕仙亭,凿岩壁为龛,供奉吕洞宾。又建会仙楼三间以祀玉皇诸仙。亭、楼之侧,配建云水楼、静圜室。其炊餐处镌石称飞霞岩,取“茹芝饮霞”之意。浦城籍的司丞吴中立也于此时隐居岩中,勒“景阳洞天”于岩壁,命名其居室为“养恬庵”。岩壁还勒有明朝张元忭《杜辖岩访吴公度》五言古诗一首。
  放生池
  面对大佛,原为一泓溪潭,辟而成为放生池。
  通天岩
  均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通向天心永乐禅寺的山间公路的右侧。三座峰岩的岩麓交汇之处有一块平旷谷地,人们视之为天心永乐禅寺的露天前殿。三岩分别从背后左右三维方向拱卫着巨型雕弥勒大佛后;方是通天岩,寓意为顺此佛路可登西天极乐国。青龙峰、白虎岩则左右护卫,俨若两尊金刚神气势恢宏,宛若天成。
  达摩洞
  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巨佛岩雕的左外侧,即青龙峰的峰麓岩壁处。洞可容纳十余人,供奉达摩祖师佛像。


  弥勒佛岩
  从巨佛岩雕前后前往瞻仰天心永乐禅寺的路上两侧布满摩崖石刻,有海峡两岸名僧开证、妙湛、传孝和日本僧人静慈圆诗等的题岩之作数处,弘扬佛法,畅通佛路。
  弥勒佛岩雕  依岩势雕琢而成,即化一岩为一佛。岩雕的弥勒高12米(另须弥座7米,共19米),宽13米,右手捻佛珠,左手抚膝盖,妙相和蔼。佛像背倚一块峻峭岩石,石上勒一“佛”巨字,落款为“康熙御笔”,系撷取康熙墨迹而镌成。
  天心永乐禅寺
  位于天心峰的峰麓。始建于宋代,称山天心永乐庵。明嘉靖七年(1579),道士韩洞虚曾一度易其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后倾圮。清康熙年间,国师、武夷山章堂岩铁华上人的弟子果因予以重光,改为天心永乐禅寺。人称:寺庙耸立于武夷山之枢极,纵览、总领三十六峰中的寺观庙宇。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寓意。寺庙废圮于清乾隆年间。清末重修鼎新。再度辉煌,寺庙沿中轴线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建筑。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名僧德容任住持,广增佛殿僧舍,迄至民国三十六年,寺庙共传七堂大戒,后又圮毁。1989年12月第三度修葺重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之题写寺名。著名书画家潘主兰为禅寺撰写《重修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碑文》。199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山北景区的旅游热点。
  五象朝圣
  巨象岩之旁又有三大一小的峰岩,形肖四只褐象。总体观之,恍若四巨象携一小象面缓步走来,虔诚地朝觐天心佛祖,民间美称为“五象朝圣”,取弘扬佛法之意。
  巨象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天心峰之旁。岩巅有狭长形的岩石下垂至麓,似巨象长鼻歙然。
  天心峰
  为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碌金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铁郎岩西北,岩壑幽深,磊石奇突,古代文人遂借其石貌引《文心雕龙·总术》中“碌碌之石,时似乎玉”之义,取名碌金岩。明万历年间道人周千秋结庐其上。
  悟源涧为流经马头岩麓的一条涧水,涧水淙淙,幽兰芬香。通向马头岩的涧旁石径静谧安祥,令人悟道思源,故名该涧为悟源涧。涧旁石壁上勒此三字涧名,以及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
  马头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有种植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马鞍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半天腰
  位于三花峰第三岩的峰腰,顺着一条长约300米陡峭狭窄的石罅,凭借着活动竹梯直攀而上。罅隙间微露一线天光,尽处豁然开朗,一座微型的石砌茶园呈现于峰腰。岩壁勒有这个茶园名丛的珍名“半天腰”。人们或称为“半天鹞”,并敷衍为一则民间传说:一只鹞子被老鹰追赶后从半空中降落岩际,口吐宝珠,后化为茶籽,在武夷山繁衍生长,遂成为茶叶名丛。
  三花峰
  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九龙窠峡谷的南面。三岩耸秀。下合上离,宛若盛开的三朵鲜花,倩姿亭亭,参天亭立,因而得名。岩上苔藓斑驳,石色苍然。岩顶小树青藤繁郁滋长。登峰眺望,天心永乐禅寺即在眼前。
  金塔岩
  位于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左方,一块山岩上尖下宽,巍然端坐于群峰之中,好似置身于绿丛中的一个金字塔,取名为金塔岩。
  老人石
  位于大红袍茶树的毗邻,是一方体积约数百立方米的大石岩。石岩顶部朝东微突,酷似老人宽阔而睿智的前额,劈皴的岩痕就像老人额上饱经沧桑的皱纹。略往下有两处凹点,如一双深邃的眼睛。再往下,岩体边缘的线条明显凸出,恰似老人挺直的鼻梁。岩线收尾处又呈现两个圆点,比拟老者的鼻孔则十分令人信服。

三、众说纷纭话茶王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现在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q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
  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达3.3米,而大红袍则是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传说1927年,天心寺僧在茶树旁刻了“大红袍”三个字,当时在武夷山仅此茶树刻有名字,传有一达官贵人为了能得到大红袍真品,曾在离大红袍茶树不远处盖了一座小木屋住入大红袍看护(小木屋前几年失火被烧),以便在采制过程全程跟踪监督,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真品,天心寺僧为保护大红袍可谓用心良苦。
  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许多传言都无法证实除九龙窠半山腰的几株大红袍外,还有其他大红袍存在。事实上,目前武夷茶区还未听说有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存在。从品质验证大红袍为茶王当之无愧。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曾对武夷山众多名丛进行品质筛选、鉴定,最后首推大红袍。近几年武夷茶区新开采的大红袍茶叶品质大多反映出该茶种种质特征优异,尤其在2005年春茶期间多雨天气的情况下,各地种有大红袍的茶农大多认可其品质。其中有一位专家制作闽南型乌龙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红袍就惊叹其品质的优异。


四、大红袍身价不凡
  1995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3万元价格向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l公斤纯种大红袍,并转销国内外,近年也有不少韩国客人直接或间接向武夷山购买纯种大红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银元,折大米40OO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贵。1998年8月l8日第五次岩茶节,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

五、大红袍的植物学特征
  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权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O一1I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2005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l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I1日,中开面为5大红袍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现在的大红袍和60多年前的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日期基本一致。初制工艺方面,宜中开面3—4叶,萎凋适度,以顶二叶失去光泽为准,摇青为三红七绿为界,过轻过重均不宜,香气显,红边适中即可杀青,烘焙足火均应保持原味为准,在2005年春茶各品种品质对比中,大红袍多有桂花香或粽叶香,种质特征发挥明显。这与1941年林馥香所描述的大红袍九汇尚有桂花香相似……


六、药用价值
  【异名】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贵州民间药物》),碎米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铁仔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小枝、叶柄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lO~18毫米,宽6~8毫米,钝头有小突尖,或凹头,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细锐锯齿,上下面中肋基有短柔毛,侧脉3~4对,不明显;叶柄长1.5毫米。花3~8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花直径2毫米;柱头2~4裂。浆果小球形,径3~4毫米。花期春季。生于山地、路旁、灌丛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甘淡,凉。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大红袍涩。"②《云南中草药》:"甘淡,凉。
  【功用主治】活血,祛风,理湿。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血。①《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湿,活血。治痢疾。"②《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3~1两;炖肉或浸酒。
  【选方】
  ①治痢疾:大红袍、仙鹤草根各一两。煎水服。
  ②治风湿:大红袍五钱,大风藤、追风散各三钱,红禾麻二钱,泡酒一斤。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
  ③治红淋:大红袍三至五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大红袍喝法与使用】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临床应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将铁仔叶晒干、碾粉,制成片剂,每片含量0.5克。日服3次,每次2片,8~12天为一疗程。观察81例,临床治愈74例,好转3例,无效4例。部分病人服药3~5天即愈。未见副作用或其他毒性反应。

景点图片

仅剩四株的大红袍


茶树


茶园

摄影作者:流星

最后修订实用信息日期: 2012年11月21日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6)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