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走遍中国】临涣,茶香氤氲六百年——2016年安徽淮北市临涣古镇体验轻攻略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6日 编辑:鸾七 访问:30540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所属地区: 安徽 淮北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1天 花费预算: 200元 适合时间: 全年
可信标志: (本攻略已通过所有细节核实,读者可放心参考。)
攻略标签: 安徽 淮北 濉溪 临涣古镇 老茶馆 茶楼 文化 历史 摄影 ◎切换到无图简洁版


(茶馆、茶客、棒棒茶,老街、老屋、老巷、老人,尽是旧时老味道……    作者:佚名)
  一大早,薄雾还笼罩着老街,茶楼前的大灶已经咕咚咕咚地冒着沸腾的水汽。茶楼老板将一块块破旧的门板卸下,将红红的炭火烧旺,那些老茶客三三两两依时造访,递上五毛钱,老板便从桌上的茶桶里抓起一把干草般的棒棒茶撒进茶壶,提起一把水烧得滚开的铝壶,茶香飘起,临涣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临涣的茶楼每天早晨5点开门营业,晚上10点后熄炉,终日茶客满座,生意火爆异常。
  临涣现存二十余家老茶楼,最有名的两家是南阁茶楼和怡心茶楼。这两家茶楼坐落在同一条街上,历史都超过百年,门面同样简朴。我在怡心茶楼要了一壶茶,当地用的都是土瓷和粗砂的茶具,各家茶馆的茶壶式样大致相同,但颜色有别,不会搞混。在黑色的茶碗里倒了一点深黄色的茶水,小心翼翼地啜饮,汤色很浓,茶味却很淡,分辨不出究竟是绿茶、红茶还是黑茶,反正不是任何一种熟悉的茶味。

(老人和老茶馆,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作者:lake江湖)
  茶楼的内部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因为经年烟熏火燎,大半黑乎乎的,摆着几张八仙桌或是陈年古董般的木茶桌,配数条长凳,大部分都已缺角少棱,漆色也早已斑驳,配上那些土旧茶壶,倒也很是搭调。桌边围坐得满满的,都是大老爷们儿,竟不见一个女茶客,每人面前一把茶壶、一只茶盅,茶馆里还备有香烟和糖果、瓜子、花生等小吃,供茶客们消遣,烟草味掺和着茶水味,也许就是老茶客们最感亲切的气息吧。在那烟气茶香的氤氲中,时间变得缓慢而黏滞。
  临涣不产茶,当地人喝的棒棒茶均是出自两百里外的六安,而在六安本地却很少有人喝这种茶。最令人惊讶的是,这棒棒茶经过临涣泉水的冲泡后,入口微甜,回味无穷,一旦将茶带出临涣,用其他地方的水冲泡,就再也喝不出这种味道了。

(茶馆虽破,味道正好,一杯棒棒茶,揣摩着那人生百味……    作者:红月亮)
  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也就是说,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往往会超过茶。在天水、井水、江水、湖水、泉水中,茶对泉水情有独钟,临涣得天独厚的古泉资源,是这里的茶馆名扬四方的重要原因。据茶楼老板说,临涣有四大古泉,它们有着好听的名字,分别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泉各具特色,沿浍河呈“L”形排开。史料记载回龙泉水“千年不绝,源远流长,堆杯不流,沸不溢锅”。清代《宿州志》写到,早在宋代,临涣的回龙水就常作为礼物,被商人带往汴梁等一些重要城池。
  走出茶楼,看见外面的凳子上坐着一个老人,握着一根长长的烟斗,黑黝黝的肤色遮住了脸上那些岁月的痕迹,只留下浑浊的眼神同烟斗里的火光一起泯灭……

感受浓郁的淮北茶文化    作者:佚名


屋内昏昏暗暗的光线,让人产生恍然隔世的感觉    作者:佚名


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作者:迷渡


或品茶,或沉思,或桥牌,生活中的平静与幸福是如此的真实    作者:迷渡


老茶馆中那淡淡的幸福味    作者:天后老爸


五毛一壶棒棒茶,钱直接放桌上,甚至不要经过老板的手,互相倒茶沏水,如同在自己家中一样    作者:迷渡


下午,茶客们陆续散去,茶室成了小朋友玩耍的天地    作者:迷渡


鸟笼与茶壶,一方天地里其乐无穷    作者:阿Q


烧水    作者:云间子的BLOG


炉火正红    作者:云间子的BLOG


临涣老茶馆,一座老镇即将消失的最后记忆    作者:不屈不挠


午后小憩    作者:不屈不挠


品着茶,聊着天,再听着说书人的快板    作者:迷渡


氤氲茶香中烟雾弥漫    作者:云间子的BLOG


——关于【走遍中国】
  走遍中国,是一个介绍中国非主流性质的旅游地为主的栏目。这些目的地往往被爱好热闹的游客所忽视,但我们希望能够以极简的文字和图片,为您奉上中国这些大小角落里被错过的美,希望给你的旅途增添些与众不同的情趣和亮点。

临涣古镇景点介绍


(临涣古镇,让摄影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作者:放飞梦想)
  临涣古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现存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特色古茶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据记载,临涣茶馆始于明代,临涣人饮茶的习惯至少已经延续了600年。临涣的茶品味独特,当地人利用六安的一种叫做红茶棒(后名“棒棒茶”)的茶叶,配以古镇独有的龙须泉水,泡出甘甜可口、芬芳清冽的茶水。如今,临涣镇的茶馆仍保留着明清时期老旧的木桌,土黄色的粗砂碗和锈迹斑斑的铜茶壶。沿南大阁遗址向北,大大小小的老茶馆有二十几家。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老茶客带着烟袋悠然到来,在茶馆里喝茶、打牌和聊天,享受闲适时光。

  景区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临涣镇
  景区门票:无
  景区电话:0561-6077700 (濉溪县旅游局)


(临涣的茶馆大大小小数十家,怡心茶楼是其中很有名的一家     作者:佚名)
临涣老茶馆
  现存的临涣老茶馆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青砖粉墙、重梁飞椽、小样黛瓦。在大梁的内侧下面置一拱梁,与大梁的走向并行,穿过墙壁,伸出墙外。内侧用一圆柱形立柱撑住主梁。伸出墙外的部分,下有马腿作为撑柱,撑柱的上端连接拱梁,下端插入墙体。为稳固起见,有的在马腿下边的前面伸入墙体的平面放一木板作为支点,叫做稳梁板,外侧拱梁子上面为出厦和挡风板。临涣茶馆的门面简陋陈朴,有旧式的三开或多开门页,褐色、厚重的木板门,古旧的铜门环,精细的透窗雕棂,刚劲的黄旧横梁。室内经年烟熏火燎,黑乎乎的。房舍内的地面凹凸不平,乡土气很浓。 过去,茶馆办在主人自己的家中,没有名称,门前挂着一面 “茶”字旗,以示招揽生意。茶馆被当作地点提及时,茶客就说“谁谁家的茶馆”。后来的茶馆大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文昌茶馆”、“淮海茶馆”等,“茶”字旗大多换成了木质招牌,或横或竖,或明朗或暗淡,镶嵌或装裱在门面的显眼处。

(烧茶用的“茶炉子”    来源:华夏经纬网)
  过去,烧茶用的“茶炉子”就是当地人俗称的“老虎灶”,灶体做的十分特别。炉口也就是“虎口”,用于续填谷壳或木材等燃料;炉口之后是两眼深锅,也就是“虎眼”,用以烧水;再后是一口大锅,也就是“虎灶”,用于保温开水;烟道,也就是虎尾,放在最后,用于排放炊烟。由于烟道设计的合理,余热经大锅四周由烟道排出,厚厚的炉体起到保温作用,几米长的炉体平卧在地上,形如一只老虎。“茶炉子”改以煤炭为燃料,其形制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多数茶馆的炉子依墙而建,通体为长方体,煤炭直接从上面添送,路口一般可以并排放5至10个水壶不等。火苗从“茶炉子”洞内蹿出,直烧壶底。炉子旁边有一把“透火钎”,为了使炉火更旺,烧开水的人会提起茶壶,用“透火钎”捅火,火苗随火星刹时蹿起老高,这壶水顷刻间就会沸腾起来。
  茶馆里大都备有两个或更多的“砂缸”。主人将从浍河岸边回龙泉里运来的“活水”倒入砂缸。砂缸水生津润口,比井水甘甜清醇。现已停业的蓝田茶馆依然保留着清朝时期的两口大“砂缸”。茶馆的用水是人工挑来的。吴清杰随父亲开茶馆时,为节省往返的次数和时间,常使用两根扁担,同时挑四桶水。年轻时靠给茶馆挑水为营生的段汉鼎老人,对茶馆别有一番情感。据段汉鼎老人介绍,他年轻时,从南阁下面的回龙泉挑水,供给镇上的几家茶馆,2分钱一担,一天都挑150多担。

(茶馆一角,也都是岁月沧桑的痕迹    作者:摄影人_冷水)
  当回龙水受到污染不能使用时,人们改用龙须泉的水,这时就开始用平板车拉水了。
  茶馆里一般都摆设着几张八仙桌或陈年古董般的木茶桌,配着数条长凳。由于日深年久,大部分桌凳缺角少棱、残缺不全。后来,茶馆多使用简易的方形或长条木桌。主人还在门面的两边或对面的空地处,放些粗糙的石蹲、石凳,供茶客多时使用。
  茶馆里使用土瓷或粗砂茶具。90时代工作室各家茶馆的茶壶式样大致相同,但颜色有别,这样不会搞混。早些时候,使用的茶壶都是紫砂的。壶的一边带一个把,壶嘴是小狮子造型。早年烧水用的水壶多是方形的由水桶改制的,偶尔也有一些圆形的锡壶。

(开心    作者:印记流年)
  茶馆不仅用于招待茶客饮茶,还向街坊邻居供应开水。这与当年市民俭朴的生活习惯有关:一般家庭除做一日三餐时才举火烧灶,绝少有单为烧开水而费煤费柴的。日常若用开水,常提着茶壶、暖瓶去茶馆买水。为避免现金找零的不便,茶馆使用一种木质水牌,一牌一壶,这样就便利多了。另外,一些茶馆还备有香烟和糖果、瓜子、花生等小吃。老茶客们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生意人潘孝武的大老婆最爱到茶馆里去,边饮茶边吃花生和青萝卜,而且专挑瘪花生吃。在土质土色的茶馆中,时常晃动着一位珠光宝气的富太太,也成了当时的一景。
  茶馆的营业时间,从清早五、六时起,直到晚上十点钟才打烊(即关闭店门)。有说书艺人演出时,往往持续到夜里十二点以后。
  临涣的茶馆很多。沿南阁遗址向北的大街两侧,茶铺林立,茶香四溢。最鼎盛的时候,临涣有大小茶馆二十多家,每天接待茶客6000多人,如碰上逢集赶场,茶客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
  临涣茶馆最大的特点是大都近水临街、依家而设、以家为店。比较著名的老茶馆如“文昌茶馆”、“淮海茶馆”、“南阁茶馆”、“怡心茶楼”现在仍然门庭若市。推荐重点体验最著名的南阁茶馆或怡心茶楼。


(临涣古城遗址   作者:佚名)
临涣其他景点
  临涣古城墙
  临涣古城墙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城内径东西长1490米,南北宽1394米,周长5818米,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度22、3至26、5米,外坡度22、9至26、5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桓皆无。台距100米,台长25—50米,台宽15—30米,高出城墙约5米。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浍河,西面有壕沟。另外,城墙上还有垛口。发现于城基部的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具有战国晚期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临涣是宋国的铚邑。战国晚期,由于各国争战兼并,铚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为了防范楚国,才修筑了土城。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随手都可以捡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

(始建于唐代的临涣文昌宫   作者:佚名)
  临涣文昌宫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曾经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到此求福雅聚,挥毫泼墨。白居易寓居宿州符离东林草堂时,与符离五子同游临涣,就曾在文昌宫吟诗作对。孟浩然也曾焚香于文昌宫,留下“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的诗句。全国解放后,文昌宫成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里面设置了文昌宫茶馆,成为很多老人和外来游客休息闲聊的休闲娱乐场所,古朴的院墙和茶具更显示出了这个春秋古镇厚重的历史。

(好水出好茶    作者:摄影人_冷水)
  临涣名泉
  临涣古城城下的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它们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泉沿浍河之水“L”形排开。
  临涣的名泉出水都比较旺,但由于出水形态不同,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也千差万别。
  金珠泉的泉水富有音韵,游荡着天籁的灵魂。泉水涌流,像颗颗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金珠泉位于临涣古城东南浍河北岸,即原临 涣水文站右侧。此泉有1、5米方圆,泉眼有碗口大小,股股清泉向外喷发,水面泛起层层波涛,像开锅的沸水。同时从泉眼中喷出黄澄澄的金沙,在太阳的映照下,透明晶莹的泉水散发着语言无法形容的神韵。
  饮马泉位于临涣古城中部偏西,仓沟岸上,黄土冈西南。泉名因曹操专用此泉的泉水饮马而得名。传说,马饮泉水后,健壮无疾行走如飞。从此饮马泉的名字和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龙须泉位于古城脚下,临涣码头桥西北侧,泉水从井底部的洞中冒出,经一小池,分为两股流水自然伸展,大股流入浍河,小股流向土城脚下,两股水蜿蜒曲折,往复回旋,像龙头上的二须,故名“龙须泉”。每到冬季,气温下降,泉水涌动,热气升腾,两股流水上蒸气袅袅,薄雾蒙蒙,站在高高的古城墙上往下观望,好似两条回首戏珠的游龙。再往远处走,回头再看,两股清泉就像巨龙轻微抖动的龙须,泉名因此得来。在四泉之中,回龙泉的名气最大,外地人提起临涣的泉水,首先想到的就是回龙泉。所以这个唯一被使用着的龙须泉也被误叫做回龙泉。另有一种更直接的叫法,就是简洁地称它为“浍泉”。
  位于临涣南阁下面的一段浍河流水,被当地人称为回龙水。浍河之水自西南方向一路奔涌,流到此处转向东南方向,形成一股逆流,回旋而形成一个漩涡。这段弯曲的河段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回旋蠕动的龙,回龙水就是因这种奇观而得名。回龙泉在回龙水的上方,又因是龙王往返的关口,这眼清泉被命名为回龙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回龙水水质透明,无色无嗅,可饮可浴。专家检测验证,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临涣茶馆,都是到南阁下面取回龙水和回龙泉的水,然后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烧开饮用。

临涣古镇出游地图


临涣古镇交通方位示意图

临涣古镇当地交通

  由于临涣古镇距离淮北市距离最近,远来的话一般推荐在淮北中转前往,如在淮北周边,推荐在汽车站乘坐客车去临涣,也可自驾前往。

淮北——临涣古镇
  在淮北客运中心站每天6:10-13:30之间有13个班次的客车前往临涣镇,票价12元/人。

  淮北客运中心站
  地址:安徽淮北古城路220号
  电话:0561-3023084

临涣古镇当地饮食


(临涣烧饼,当地极有名的小吃    作者:一叶兰)
临涣当地美食
  临涣包瓜
  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没有淡旺季之分、大众化的传统食品。
  关于临涣烧饼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临涣烧饼引一个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铚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艺人家。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日三餐只能吃些剩饭残羹。丈夫也是个厚道人,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看着妻子每天吃些剩饭残羹,心中十分不忍。后来,丈夫在用餐时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把大馍放在袖口中,带给妻子吃。待丈夫把大馍交给妻子时,大馍已是又冷又硬了,两人一起点燃一堆火,把切成片的馒头在火上面烤热。慢慢地村姑发现,加上一些佐料后,烤热的馒头会更好吃。为了家庭生计,村姑便和丈夫在街头支起一个炉子,卖起了“烧饼”,街上的人品尝了这种烧饼,人人拍手叫好,夫妻俩的生意也红火起来。“烧饼”不仅是一种名吃,它还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习俗及夫恩妻贤的一种美德。

临涣古镇其他信息


(老茶客带着烟袋悠然到来,在茶馆里喝茶、打牌和聊天,享受闲适时光    作者:砚溪)
临涣古镇历史
  临涣镇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夏:(夏朝以前、公元前2049年)无史可考。
  商:(公元前1600年)商时,分全国为九州。按临涣地处淮海之北,故为徐州域,商朝制度同夏。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了周武王分天下为九畿,临涣又改为“九州”,封国姓为宿南,名叫宿平王。至此为宿州区域。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临涣为一城邑,属于当时的宋国。战国晚期,铚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亡于齐后,沦为楚国版图,仍为铚邑。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划全国为四十郡,设临涣为铚城县,属泗水郡(即宿州)。
  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改泗水郡为沛郡,到黄龙六年,把铚城县和相城县改属汝南郡。后汉光武中兴,把铚城县和相城县改为沛国。
  三国:(公元220年)曹魏增置谯郡,铚县属于谯郡。后来又增置汝阳郡,铚县改为汝阳郡所辖。曹操分沛国为燕郡,铚城、蕲县划属燕郡。
  西晋:(公元265年)西晋的王国分郡侯、县公与小王国,都是县级。后增州,辖郡、县。临涣属谯国铚县。
  东晋:(公元316年)为北方几国所占,仍为铚县。
  南北朝:(公元420年)刘宋前期,废掉铚县。刘宋后期和南齐时期,临涣一带为北魏占领,后为梁的版图。(公元523年),在临涣设立临涣郡,仅辖下邑(即魏时的涣北县)(当时郡统治不过一、二县,县不过数百户、县仅有其名)。不久,北魏又占领此地,仍保留临涣郡的建制。(北齐时期、公元562年)废掉临涣郡,改为临涣县,属谯郡所辖。
  隋:(公元581年)隋朝时临涣仍属谯郡所辖。
  唐:唐代前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临涣县属北谯郡所辖。(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谯州废。临涣县改属亳州所辖。(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宪宗把徐州的符离与蕲县、亳州的临涣、泗州的虹县新置宿州,属河南道,临涣县受辖于宿州。
  五代:(公元907年)临涣仍设置为县,仍属宿州所辖。
  宋:(公元960年)宋朝分沛国为南沛和北沛,铚城为北沛属地。宋康宁五年把符离、蕲县和临涣三县改属河南道,后割给金。
  元:(元朝初年、公元1206年),临涣、蕲县、灵璧和符离四县改属河南归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又把临涣并入宿州,临涣县废,降为乡,取名涣阳乡。
  明:(公元1368年)临涣仍属宿州的一个乡,改名为临阳乡,下设十三集,属凤阳府。
  清:(清朝初年、公元1636年),仍用旧制。(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改为临涣分州,属宿州所辖。(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临涣分州改为临涣镇(为宿州三大镇之一),下辖百善乡、孙町乡。以后又改镇为区,辖有商东、商西、仁圣等19集。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12日)日军沿津浦铁路北下,左翼由蒙城一带声势汹汹侵占了临涣,烧杀抢掳,无恶不作。(1939年5月29日)临涣驻宿伪军顾问赵翠九勾引日军驻扎临涣西小圩子里。(1938年7月26日)早晨,日军从临涣撤往宿城。
  解放战争时期:临涣设区,受苏豫皖边区第六分区的宿西县所辖。(1947年8月16)—(1947年9月29日)夜解放军收复临涣。
  1950年7月宿西县撤掉,设立濉溪县。临涣仍为区,属濉溪县所辖。
  1958年8月临涣区撤掉,成立人民公社。
  1980年12月临涣重新设区,属濉溪县所辖。
  2007年,临涣为濉溪县副县级镇。

(古街流影    作者:远方)
临涣名人
  “临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在临涣的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
  春秋秦国右相—蹇叔
  蹇叔(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60年),春秋时期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春秋时秦国大夫,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奉为立身的榜样、为人的楷模和治国的典范。

  西晋司马—嵇喜
  嵇喜(生卒不详),字公穆,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兄长。西晋豫州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约魏末晋初间前后在世。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晋时历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

  魏晋贤士—嵇康
  嵇康(公元223—公元262年或者224—263年),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临涣)人。嵇康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是魏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音乐家,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阮籍并称为“嵇阮”。曾在朝廷中担任过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嵇康婚后不久,就隐居山阳。后来家道清贫,嵇康常与好友向秀在树荫下打铁谋生。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

  萧梁开国功臣—夏侯详
  夏侯详(公元430年—502年),字叔业,南朝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萧梁的开国功臣。早年当过县令,“治有异绩”,“善于吏事”。历官中领军,南郡大守,参与军国大事,迁待中、湘州刺史,尚书右仆射,封宁都县候,进尚书左仆射,紫金光禄大夫。夏侯详是一位操守廉洁、勤于政事的官员。

  唐代梓州刺史—夏侯端
  夏侯端(不详—公元627年),祖籍谯郡铚城(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是梁朝时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做大理司直一官。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濉溪县旅游局 咨询电话:0561-6077700

摄影:lake江湖 红月亮 迷渡 天后老爸 阿Q 云间子的BLOG 不屈不挠 放飞梦想 华夏经纬网 印记流年 摄影人_冷水 一叶兰 砚溪 远方

行者:lake江湖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2月21日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1、专业的行者队伍与编辑团队坚持为自助游爱好者提供可靠的资讯服务,并且承诺永远免费!
2、保证推荐每一个地方时坚持客观公正。
3、来源鲜活,过程把关,所以你得到的信息最新鲜也最可靠。
4、发动群体的力量,让你获得出游攻略的同时也获得一份当地地主的免费咨询服务。
5、注册为远方网会员,您还将在每个旅游季到来时及时收到最贴心的出游推荐和指导。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本站所有图文以及视频内容免费供网友使用,不含任何商业用途。部分图文以及视频并非原创,请版权作者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网站便于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10-69070913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more最近热门攻略

按性质分类查询攻略

人文地理(98)休闲度假(122)美食攻略(1)北京周边(49)上海周边(3)广州周边(0)

按地理分类查询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