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青砖灰瓦下,士大夫们的千年梦乡——江西抚州市乐安县流坑古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编辑:鸾七 访问:71789 评论:47条 发表评论! 纠错!
所属地区: 江西 抚州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1-2天 花费预算: 300元 适合时间: 全年
可信标志: (本攻略已通过所有细节核实,读者可放心参考。)
攻略标签: 传统村落 江西 抚州 乐安县 流坑 古建筑 历史 ◎切换到无图简洁版

  本村落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局(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远方网与国家四部局联合发起全国“保护性旅行”号召,倡议游客与旅游从业者保护各类遗产,实现文明负责任的旅行。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http://ctcl.likefar.com/ 

-------------------------------------------------------------------------------------------------------------------------


(悠悠千载流坑村   作者:李以庚)
  三十年前,象流坑这样的有文化积淀的、古朴的、纯粹的自然村落在中国可能会找到很多。
  十年前,能见到流坑这样一个村庄,已经是重大发现。
  今天尽管中国的绝大多数村庄都已经变得(或者说发展得)跟流坑这样的村庄不一样了,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非常城镇化,甚至城市化、现代化了,
  没有了农耕,没有了田地,村民的吃、喝、拉、撒、睡已经完全和城市居民一样。

  但是我们一想到村庄,脑子里依然是山地、田野、荷塘、炊烟,
  有打鸣的公鸡,对生人始终保持警惕的狗,还有牛,有猪,有光屁股小孩在河里洗澡。
  我们的村庄概念是很顽固的,是渗透在血液里,渗透在骨髓里的。传统的、自然的、
  尤其是古朴的乡村,慢慢地、悄悄地,先是在我们四周消失,然后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
  最后,将可能在我们的版图上消失。
  倘若,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面对一个在某个地方活了一千多年的村庄,
  那是我们的运气。
  ——《华夏人文地理》


(俯瞰古村,恍如隔世一般   作者:大刘)

  在江西的茂林修竹中,隐匿着一些像流坑这样的古代村落。流坑因其悠久的历史与严谨的宗族传承、完整的建筑群落被称为“千古第一村”。更有人称之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这个村庄地处江西腹地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阡陌交通,实难抵达。与外界的相对隔绝成就了它原始淳朴的风貌。
  下榻村中,夜晚若有人唱歌,一缕清越穿过扰攘的月色人家。若赶上正月村子里上演盛大的傩戏,你会发现置身人潮之中,每个人都是双面的,既是人也是神。他们摘下面具就是人,戴上面具就是神。直让人恍若隔世。对于活在人意荒失的现代社会里,这样的所在是一种见证,见证纯真,传统和善良。
  900间古宅,略显衰败而依稀可见往日盛极华丽,住在里面你会完全忘记现在身处二十一世纪。属于这里光荣的仕宦之势兴于宋而衰于元,但是时至今日家家户户仍不失书香门第之风范,耕读文化的余脉还依稀可辨。路过村中的断井颓垣,便有男耕女织,市井游仙之感。你会感到有些故事尽管讲了一千年,还将继续讲下去。而此刻,不止几十年,只是几十步,你就能一步跨入那些古老的年代。这是因为村子在建造初期设计时,整体布局是仿唐宋时期的城邑的里坊规制,直至今日保存完好,国内绝无仅有。
  走过村外的流坑桥,登上东华山,古村全景一览无遗。只见乌江从南方的崇山峻岭中迤逦而来,碧水乘车,悠然一脉。至村边转绕而西,予流坑村抱水枕山之胜,灌溉舟筏之利。十里香樟,绵延江岸,村庄依山傍水,气势雄浑。宫观殿宇,鳞次栉比,纵横街巷,井然有序。整个村落里巷和码头的布局状若棋盘。

(流坑的建筑无不有一种千年岁月的气场   作者:冬眠)
  巷道鹅卵石铺地,侧挖下水沟。住宅、宗祠均临巷而建,各条大巷首尾均修建巷门望楼,望楼之间又有村墙,用于关启防御。村西是朝朝街,村民在此进行商品交易。而全族大宗祠则建在村北之陌兰洲,其他宫观庙宇均在村外,符合古礼要求。整个村落好似城池,也似一方都会,与江南古村落以宗祠为中心,向内向外自然生长的布局不同。高峻的马头墙,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到宅中的天井,都有天人合一的情境。
  室内装饰重点是木雕。那些令人惊艳叹为观止的斜撑、雀替、门窗隔扇,都经过精雕细琢。题材丰富,家家户户都不雷同。
  光是遍地匾联,就足以一窥昔日流坑的高雅与尊荣。木、竹、砖、瓷、石质地都有,字体升格篆、隶、楷、行、草齐备。书法多出自名家之手,或飘逸俊秀,或凝重端庄,或气势雄浑。宋代朱熹、明代杨士奇、清代董士标、董其章,都有匾联流传。虽经数百年沧桑,仍然可细赏。
  村内宗庙祠堂星罗棋布,房房有祠,巷巷有祠,房巷对应。大宗祠,小宗祠,总祠,分祠,家庙,系统支派严整,源流谱系清晰。
  这里以董氏科第而勃兴,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深厚,集仕农商三位一体。建筑风格既非官非民,又亦官亦民;既非城非乡,又亦城亦乡。在宋代以来江南典型的村落里,它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保留着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典型。研究古代北人南迁的历史和大家族聚居的缤纷往事,是流坑所能给人的特殊乐趣。

(流坑古老的重文传统依然在延续着   作者:佚名)
  面对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你会感到陌生和惊奇。他们啜饮山前的那潭水,紧闭自家精雕细琢的老木门,读着从父辈的父辈们那里一脉相承的书简,跳着深沉古朴而神秘的傩舞,一过就是一千年。九百户人家,清一色姓董。他们至今自称广川董仲舒之后,自五代时避乱客居于此的那一天起,就将这个地方当做了故乡。鱼凫之境摇身一变鱼米之乡。千年流坑,前五百年仕宦,后五百年经商。直至鸦片战争之后,江右商帮逐渐衰落,流坑再次隐匿在历史的风烟中,只是薪火相传的信仰至今仍旧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中。
  村中有条窄巷,左右老宅的墙砖垒砌方式分别为明清两朝的,斑驳的墙面仿若时光隧道,把明清五百年时光浓缩在一巷之中。从明代的质朴简洁到清代的奢华繁复,都有着很典型的表现。古镇之中闲庭信步,深宅大院俯仰即是。大夫第、大宾地、凤凰厅、麒麟厅,明清老宅,保存完好。“理学名家”宅就是其一,是明代中宪大夫、刑部郎中董燧故居。徐霞客游历于此,曾赞曰:“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
  流坑所承载的文化余脉不同于江苏古镇周庄同里,也不同于黟县西递宏村,是庐陵文化与临川文化的叠加,独具的历史文化和丰厚遗存,使它不可替代。

(青山绿水中的流坑,是士大夫们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   作者:佚名)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在中原板荡天下纷扰之际,青山绿水、别有天地的流坑,是一方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在人心不古,压力空前的现代社会重压下,像流坑这样多雅正古朴的地方也不失为逍遥的所在。既可以古宅里调素琴,阅金经;也不妨廊桥上戏顽童,赏阴晴。
  只是,和中国散落在山间水边各处的古镇村落一样,流坑在近四十年间所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冲击超过了以往的四百年甚至上千年,今天它以繁重的肉身寂寥地对峙时间,谁人在岁月的铜墙铁壁之前可以兴风作浪呢。不禁突然感到像流坑这样的古村落脆弱的一面,不知道这些传统还能在现实中延续多久,不知道流坑的古老、书香和原始、神秘气息还能在现实中延续几何。
  (文字作者:姽婳将军)


村口的千年古樟也是儿童乐园   作者:冬眠


流坑保留的千年民俗是不可错过的风景   作者:逍遥


岁月微笑   作者:逍遥


未来   作者:佚名


古村生活的意趣   作者:佚名


青砖灰瓦,一片静谧   作者:大刘


古村建筑中处处可见文化的遗存   作者:姽婳将军


高俊的马头墙   作者:老友記


昔日流坑的高雅与尊荣可见一斑   作者:zacharyzc


 远望流坑   作者:佚名


踏过雨后的明清石子儿路   作者:佚名


古村生活也有色彩亮丽的时候   作者:佚名


门窗隔扇,都经过精雕细琢   作者:姽婳将军

流坑古村景点介绍


(千年古村的背影   作者:佚名)
  流坑村,属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位于乐安县西南,距县城38公里。流坑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年至943年),繁荣于明清两代。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闻名。村中现存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260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其建筑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整,在国内自然村中实为罕见。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村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并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誉。2003年,入选由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景区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位于乐安县西南,距县城38公里。
  景区门票:50元/人
  景区电话:0794-6669079(乐安县旅游局)  当地迎宾宾馆老板 董家兴 0794-6672108
  官方网站:http://jxlalk.com/

  流坑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着落在乌江之畔。它被群山环绕,三面江水绕流。这里有一片古老香樟林,郁郁葱葱延绵十多里,景色迷人。无论是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还是古建规模、人文风情;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现今之遗存,流坑村在江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
  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现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还有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此外,流坑村内还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这些明清建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高俊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间或有几座建有水平高墙的祠宇宅第,又俨然似微型城堡。明代与清初住宅,大门多在右侧,清初以后,住宅大门移至正中;门楣、屋檐饰以雕刻、彩绘;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础、枋头、雀替、档板、天花板,也多有雕绘装饰,制作的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传奇故事、神话仙迹,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量地吸收了南方各省雕绘技艺的精华。既有流坑村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江西赣式民居的典型风格和特点。流坑村是古村文化的经典,是我国古典民居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

(余晖中的流坑大宗祠遗址   作者:虹度)
主要景点
  董事大宗祠
  “董氏大宗祠”是为祀奉流坑董氏的开基祖董合所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董合因其第八代孙、状元董德元官至参知政事,并代天子祭南郊礼成而特旨追赠为大司徒,故祠的全称为“宋赠大司徒董公大宗祠”。
  大宗祠为流坑董氏一族所立,从遗址和构图可知,其场面宽广,构架宏大,典雅壮观。族谱对大宗祠有这样的描述:“标坊坦道,重门翼庑,幽室崇堂,叠库层楼,肃斋净庐,绕垣绳巷,诸无弗称。”可谓流坑古建之最,足以体现董氏家族往昔的辉煌。矗立了360余年的大宗祠惜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北洋军阀孙传芳残部邢玉堂兵所焚毁。其主体建筑现仅留一片残垣断壁,“敦睦堂”上残留的五根直径0.7米,高8米的花岗岩石柱巍然肃立,傲视苍穹,似乎在诉说它往昔的辉煌和不平的遭遇;幸存的一对红石巨狮,仍然挺立于遗址之上,昂首相视,雄风犹存,经历风雨沧桑,阅尽人间春秋。在场院东西两侧所遗存的“理学名贤”坊和“三策流馨”坊,至今仍在向人们显示其昔日的风采。

  状元楼
  位于村西侧棋盘街旁,座西向东。据董氏族谱记载,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南宋初年的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历代有修茸,现存的状元楼是晚清重修之物。正阁悬挂着的"状元楼"大匾三个字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

  翰林楼
  翰林楼位于贤伯巷东侧出口处。立其上,前可观顺流而下的乌江之水,后可观村中林立之屋。从楼的建造位置、设计特点来看,此楼即有防御外来侵犯、保护村子安全的关卡性质,又有表彰、纪念明代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董氏贤人董琰(字子庄)之意。

  武当阁
  武当阁位于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地处流坑村水流汇合处。占地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先后在清同治十二年和民国二十六年两次由董氏家族捐资重修,是融道教、佛教及其他诸神于一庙的综合性建筑物。

  文馆
  文馆始建于明初,又“桂严祠"、"江都书院",位于村北陌兰洲大宗词之西,座北朝南,是流坑村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书院。
 
(流坑村文馆   作者:chao飞)

  永享堂
  永享堂位于隆巷西段南侧,是明万历年间流坑董氏名宦董懂所建,现存的永享堂在清代曾大修过。屋前照壁为麒麟望月图案,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所以永享堂又叫"麒麟厅"。

  理学名家
  理学名家位于中巷中段,建于明末,是流坑董氏名宦董隧(号蓉山)故居,也是流坑村中十八栋屋宇连成一体建筑组群厅。

  大宾第建筑群
  大宾第建筑群又称“村中村”,座落于中巷西端与沙上巷相接处。该建筑群规模较大,保留也较完好,整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体布局呈长方形,文化气息的浓厚显出大宾第建筑群的古雅别致和雍容华贵。

  水绅山笏宅
  水绅山笏宅又名"九德堂"座落于村沙上巷东侧,是临龙湖而建的一幢清代民宅。民宅为并列式建筑,由主厅、左右次厅及厢房、庭院组成。水绅山笏宅的特点,一、设计小巧整洁;二是装饰华丽。

(流坑村的祠堂建筑   作者:chao飞)

  屯田公祠
  屯田公祠坐落于明经巷东端南侧,座北朝南,是祝奉流坑董氏第三代祖董文肇的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有重建及大修,是流坑幸存至今最大的一座祠堂。祠堂内石柱林立,硕大厚实,气势凝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真君阁
  真君阁又名"镇江门",建于村东乌江西岸边,系炮楼式二层楼阁,建于清康熙年间。 此外,还有三官殿、怀德堂、存仁堂、旌表节孝坊、仰山庙大戏台、振卿公墓、董蕃昌夫妇合葬墓、环中公祠等等。

周边景区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印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渼陂也因此闻名遐迩。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个庐陵文化古村,里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有一条古街。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他们是梁兴初将军、梁必业将军和梁仁芥将军。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梁姓是村里的大姓,梁氏宗祠当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筑。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但是,据说这里曾有着精美的雕刻梁托,但都在动乱的年代中被破坏掉,想起来确实可惜。只有在中堂的墙壁两侧,写有“忠、信、笃、敬”四个大字,每个大字都有两个人之高,那种气势足以令人震撼。在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
  电话:0796-8484613

(渼陂古村   作者:kdlige)

  东华山景区
  东华山景区位于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境内,距离县城约33km。东华山景是一个集“红、古、绿”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共有景点十多处,其中红色旅游景点有毛泽民、肖劲光故居、千年古道(红军驿道)、六板石桥、烈士纪念碑等;绿色旅游景点有天然的暖水温泉、神奇的“千年古杉”、交椅石探秘、脸盆石、石棺等;古色旅游景点有“船屋”古建筑群、双龙争鼎壁画、“万字符”石、“龙凤呈祥”图案等。景区内有原始次生阔叶林1.2万亩,茫茫林海、苍翠欲滴,奇峰怪石,云遮雾绕,山上珍禽异兽众多,山泉清凉甘甜,景色优美怡人。
  景区地址:抚州市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境内,距离县城约33km。
  景区电话:0794-6669079(乐安县旅游局)

  军峰山景区
  军峰山位于神岗乡东南部,与南丰县境接壤,山东面属南丰县,主峰海拔1760.9米,插入云霄。周围有龙翔、应仙、着棋、免岩巍巍,削立30余里,气势磅礴。军峰山名之来由,一种说法是诸峰罗列俯伏,如大将誓师,故称军峰。另一说法是汉长沙王吴芮曾驻国此山而称军峰。
  军峰山,地质地貌奇特,景区的山峦地质构造,形成于7000万年之前的中生界白垩纪,多为花岗岩、变质岩和混合岩组成。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地壳上升强烈,侵蚀切割剧烈,山势破碎褶皱,形成了众多悬崖峭壁,岩洞群落,峰峦连亘,瑰丽多彩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态。
  景区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神岗乡东南部
  景区电话:0794-8276465
  门票:10元/人

  抚州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于抚州广昌县驿前街道镇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
  景区地址:抚州广昌县驿前街道镇东面
  景区电话:0794-6669079(乐安县旅游局)

流坑古村出游地图


景区交通方位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景区内部导游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流坑古村景点详细位置导游图(点击查看大图)

流坑古村当地交通


(古色古香的巷子   作者:佚名)
到达乐安
  坐飞机的可经南昌转乘到乐安的车子;坐火车的可经赣州、吉安、鹰潭等地转车,吉安、鹰潭、抚州等地均有中巴到乐安,抚州到乐安40元/人(春运票价),车程2小时40分钟;吉安到乐安50元/人(春运票价),车程3小时。

从乐安到流坑
  乐安县到流坑(途经牛田镇):每天中巴三班,分别是8:40分、下午2:20分、3:20分三班,38公里,车程约1小时,票价11元;流坑到乐安县中巴每天三班,分别是7时、7时30分和10时,就在风味餐馆门前乘坐。也可先坐车到牛田,再从牛田转车到流坑。乐安到牛田20分钟一趟班车,票价9元;牛田到流坑的车特别多,乘坐机动三轮车约2元。

  特别提示
  乐安县有两个车站,开往县外(如吉安、抚州等)的车子从老站发车,开往县内(如牛田、流坑等)的车子在新站发车,老站和新站之间可坐"拐的"来往,1元/人。乐安往来各地的车均要经过一个重要的三岔路口,叫“潭港”路口,那里有一个流坑的大型广告牌,可在此拦车前往各地。

流坑古村当地住宿

  流坑村口已开了很多农家旅馆,价钱一般是每人10元/晚,还算干净,当然如果带个睡袋则更好。由于村里使用井水而不是自来水,所以想洗澡的话就比较麻烦,没有淋浴。

推荐住宿
  迎宾宾馆
  大通铺,10元/天,无淋浴器,用木桶洗澡。最好的是在这儿买张地图,慢慢地在村子里逛,拍照。
  地址:流坑村村口,中巴车下车即是
  联系电话:董家兴 0794-6672108

流坑古村当地饮食


(流坑美食   作者:佚名)
  流坑的传统饮食以豆腐、霉制食品闻名,有豆腐、霉豆腐、霉豆腐饼、霉鱼等。霉制食品味道独特,价格便宜,让游人大饱口福。再配上香甜爽口的董家家酿米酒,更让游人乐似神仙。
推荐餐饮
  迎宾宾馆
  一般吃饭也就十几元,如果想品尝流坑特色,可以跟老板商量加菜。
  地址:流坑村村口,中巴车下车即是
  联系电话:董家兴 0794-6672108

乐安小吃
  流坑村所在的乐安县也同样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当地小吃,例如乐安霉鱼,乐安霉豆腐和南瓜饼等等都是当地极有名的美味小吃,路过当地的话,最好去品尝一下这些当地特色美食。

  乐安霉鱼
  乐安霉鱼又称“状元鱼”,相传是南宋高宗赐名,属乐安本土风味食品。其制作多在冬季进行,有冷藏设备可长年制作。多用草鱼,也有用大头鱼、鲤鱼等。其制作的方法如下:将鱼剖除腹腔内脏物(有的还将鱼头切去)倒挂晾干后,切成块,加盐拌匀,待两三天后再拌辣椒粉,并逐块放人干洁的瓶中,加入少许烧熟的菜油,加盖封存(可经冬历春保存)。一般在15至20天后,即可按需量取出煎或蒸制,供食用。烧制:用植物油煎熟霉鱼块,加少许水、葱或蒜、酒娘、味精混匀,至沸,即可食用。蒸制:用碗装霉鱼块,加上葱或蒜花和味精,并可加入少许香油,蒸熟即可食用。乐安霉鱼是最具代表乐安特产的小吃。

  乐安霉豆腐
  乐安小吃霉豆腐,北方人一般叫腐乳。三北民间称白豆腐乳,是与咸枪蟹、“苋菜姑”齐名的三大“敲饭榔榫”之一。乐安百姓一般都有自制霉豆腐的习惯。乐安传统小吃,将黄豆为制作原料的豆腐切成小块后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待其霉化,然后蘸上备好的调料(食盐、辣椒粉等)放入密封罐,倒入麻油、烧酒。密封放置两周左右即可使用,乐安霉豆腐与其他地区制作的相比更为香辣可口,风味浓郁,深受当地居民以及到访客人的喜爱,尤其以乐安百姓制作的最受欢迎

  南瓜饼
  把南瓜去皮去子,直接上笼蒸,蒸烂,取出,捣烂,然后就加糯米粉,拌匀。拌匀后用手取适当量用双掌搓圆,搓圆后用掌打成饼状即可,制作出的南瓜饼大小取决于拌匀后取的量,再把制作好的南瓜拿到太阳下晒就可以了,晒硬了就可以想吃就吃,当零食吃也行,一般是用来做菜吃的,是一道非常可口的下酒菜。

流坑古村行程规划

  游览流坑一般要一至两天的时间。流坑游览四季皆宜,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它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那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特传承的民俗传统,古村中诸多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都是游人不可错过的景致。
  特别提示,想体验流坑古老的传统风俗的话最好赶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去,届时你会看到流坑特有的各种民俗。例如:傩舞、何杨灯会、游菩萨等等,其间尤以初八至十一期间最多,不容错过。

流坑古村其他信息


(流坑游神   作者:佚名)
当地民俗
  流坑人的麻将——玩铜钱牌
  在流坑,经常可以看到村中妇女围坐着玩儿铜钱,村里人称之为打铜钱牌。所有的铜钱为“康熙通宝”,以铜钱的背面写字做区别,类似于今天的麻将。

  流坑的供神——“游老爷”
  流坑的游神又称“游老爷”,是正月里的最热闹的活动。“老爷”是村里人对庙里的菩萨和神的总称。游神那天,由村里的青壮年抬着“老爷”,前面鸣锣开道,穿过流坑的每个街巷。“老爷”走到哪儿,香火旺到哪儿、鞭炮放到哪儿。

  流坑的跳傩——“玩喜”
  流坑人把出傩神、跳傩舞称为“玩喜”。流坑的傩舞是古时驱鬼逐疫的典礼。后来发展到哪家“中举”、“添丁”“娶妻”等喜事也要请傩,表演的娱乐性增强。
  傩舞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彩袍,手舞足蹈。傩舞不用语言,只有肢体来表现各种神话传说里的人物,辟邪祛妖,祈福平安。演员的每个招式都有板有眼,把角色性格表演得惟妙惟肖。傩班演出的主要剧目有“钟馗扫台”、“天官赐福”、“出将”等民间传说。
  流坑傩剧最后的节目一般是“抢罗汉”,非常有特色。“抢罗汉”时全部演员都取下面具,一起登台献艺,各逞其能。演员们现出打拳、踢腿、翻斤斗、跳桌子等绝活,把演出推向高潮。

(不忘娱乐的刘坑人   作者:大刘)

流坑历史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 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4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文物遗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实在是难得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赞:“其处 阛阓 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见《徐霞客游记》第 147页,上海古藉出版社版)这里说的“五桂坊”,就是为表彰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董氏一门五人同时中进士这一盛事而建的纪念牌坊,“五桂齐芳”,历史罕见,可谓殊荣。近千年来,流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建筑之全、艺术之美、家族之大、延续之久,在江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流坑的平凡人家   作者:佚名)

流坑发展沿革
  汉代以前
  流坑的历史,一开始即为董氏所书写。
  流坑董氏的家世渊源,据说可以上溯到西汉著名的大儒、广川人董仲舒。至今,流坑董氏仍自称广川董氏。而按照流坑董氏族谱中最为通行的记述,其家族渊源应肇始于唐德宗宰相董晋之孙董清然,唐朝末年,“值李氏乱,避居临川之扩源”,由此安家江南。
  1984年,江西德兴出土的南宋初年董鸿墓志铭云:“(唐末)五季之乱,士大夫皆保歙(安徽歙县)之黄墩。乱定稍出,散其旁数百里间,……董氏其一也。”德兴的董氏,也是董清然之后,因此,可考流坑董氏祖先曾居皖南,其后辗转迁移到了江西,更早的历史,则难以考证。

  五代南唐时期
  董清然迁移宜黄县扩源村,到五代南唐时期,其孙辈已是一个繁荣的大家族,董氏全、含、合三兄弟开始分蘖析居。董全迁徙鄱阳海口,因其地后属德兴,所以,董全一系被称为德兴海口派。董含留居宜黄,其后即为宜黄北源派。
  而董合一家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3)西来流坑,这里当时尚属吉州庐陵县,后改属永丰县云盖乡,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割崇仁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及永丰云盖乡设乐安县,隶抚州,自此,流坑便属抚州乐安。所以,董合一系先叫庐陵派,以后又叫乐安流坑派。董合,便是流坑董氏的一世开基祖。

  隋唐之前
  隋唐之前,流坑一带悉为荒壤,“犹是鱼凫之境”,“榛篁森翳,人莫有居者”。当此中原板荡天下纷扰之际,青山绿水、别有天地的流坑,无疑是一方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
  开拓之初,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流坑董氏的真实写照。董合一家先在案山脚下乌江回转角处的白泥塘驻留建宅,垦荒植田。在很短的时间里,董合一族人丁迅速兴旺起来。
  据史料记载,董合之子董桢“以豪侠自任, 时方扰攘,盗贼盈野,乃纠率义勇,保固乡里,贼不敢犯,赖以为济者甚众”。董氏由此在流坑立稳脚跟,并成为当地有势力、有影响的大户人家。不久,因族内人丁繁衍渐盛,白泥塘一带土地遂显狭促,董氏又把乌江东岸三面环水的白茅洲开辟出来,阖家迁往耕居。后来,在堪舆大师杨筠松的指导下,董氏家族再将家业从白茅洲迁到乌江西岸一片名叫“中洲”的高地,即现在的流坑村所在地,由此擘划出一个日后彪炳历史的“千古第一村”——流坑。
  自此,流坑一带已被董氏营造成类似王安石笔下“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的世外桃源。
  可以想象,在当时中原土族纷纷迁徙江南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此这般择山水形胜之地以兴家旺族的事例应不在少数,只是,像流坑董氏遽然兴旺发达,在宋代一举成为科甲联中、仕宦众盛而称雄于江右的巨家大族的范例却寥寥可数,原因何在?

  隋唐时期
  如果说,明朝万历年间董燧从精神到物质对董氏宗族与流坑村的重建,使流坑董氏“数千百人之精神,萃之一堂,联之一心”,建筑布局擘划惠泽后代迄于今日,那么,流坑董氏第三代——董桢长子董文广,则是流坑董氏成为“科举昌盛、仕宦众盛”的江右巨家大族的关键人物。
  对此,流坑董氏第四代传人董 傪 在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撰写的《登科题名录》有颇为中肯的记述——
  予伯祖文广,始以通经为儒。不事章句,东游金陵,值(南唐)李氏乱,乃叹曰:“是不足事,以污吾祖。”弃而西归。即而王师平江南,乃与吾祖议曰:“吾等老矣,不可复仕。幸而生见太,当有子弟以儒名家。”悉出金帛,多营书史,大启黉舍,招延学徒,士自远方多归之。至祥符中吾父一举中进士,乡里以为荣。识者谓:“董氏当扰攘之时,以豪勇自奋庇捍乡里;太平之时,复敦儒学,教育子弟,宜有其后以大厥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董文广超拔于世的智识、善举,让此前仅是一乡村庶族地主的流坑董氏大放异彩。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流坑董氏第四代董淳第一个中进士。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流坑董氏第四代董洙、董汀,第五代董仪、董师德、董师道五人同科进士,称“五桂齐芳”,被士林传为佳话,族人特建“五桂坊”以示庆贺、纪念。南宋文天祥《谢恩表》中有“花耀贴金,一门而五董”之句,即典出于此。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第七代董藻在以谋略取士的特设科中,名选第一,时称武状元。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第八代董德元廷试第一,以有官列第二,恩例与大魁等,称“恩榜状元”。

  宋代时期
  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流坑董氏中进士多达26人,并且通过科举入仕,形成了流坑董氏自己的文化传统,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甚高的大家族。元代大理学家吴澄在为流坑董氏族谱作序时说道,董氏在宋代“仕宦之众,莫之与伦”,溢美之词,其实堪副。
  与此同时,科举仕宦之兴,还为董氏家族在经济上带来了莫大好处。
  两宋官禄丰厚,又奉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因而随着政治之荣显,给流坑带来的是经济上的发达和村社建设的繁荣。
  如南宋董定得在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中进士后,官吉州司法,以“官禄丰厚”,在短短数年间便“家雄于赀,田连村赀,田连村陌,山林川陆,跨有邻疆”。由此一列,余可概览。可见,从宋代开始,流坑董氏就开始了以田产助科宦,以科宦扩田产、固宗族的生存模式。这些为后来流坑董氏家族长盛不衰确立了重要的根基。
  而现今仍矗立在村西口的南宋为纪念状元董德元而建造的“状元楼”、村中的“五桂坊”遗址以及人们常传为佳话的“桂林书院”、“西山书院”等告诉人们,宋代的流坑村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建有许多纪念性文化建筑的大村落。
  科举昌盛,使流坑董氏仕宦如云,历史上流坑村总共出进士34名、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还有两名御医和诸多未入仕途的文人学士。

  元代时期
  元代,流坑经历了近百年的动荡和劫难。元军兵下临安(今杭州),流坑董氏汇入了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大军,保卫乡梓。及兵败,“乡以勤王故,遭兵祸稍酷”,流坑为元军铁骑践踏杀掠,摧毁殆尽。随后十余年间,又是“山寇劫掠,出没不时,流坑适当冲要,乡无宁居”,族人流徙他乡。及后,更惨遭“丙申之难”,为本县夏普所率武装围攻破村,董氏少壮“奔迸四出,老弱毙于兵刃者不胜计”。此后,董氏族人再一次散亡四方,流离颠沛,流坑村也成为一片丘墟。
  有元一代,董氏科宦甚稀。值得一提的是,动乱使董氏族中精英特别重视宗族制度的建设,至顺癸酉(1333年),族人继南宋始修族谱之后又二修族谱,至正年间(1341 — 1367年)又议建宗祠。到元末,流坑又重新昌盛起来。
  1365年,朱元璋平定江西之后,董姓陆续返回故园流坑,“芟荆扫砾,复有其居”;“不数年,弦歌而居”。就这样,董氏家族随着明初社会逐渐安定而休养生息,并很快重新繁衍昌盛起来。
  宋时,流坑董氏家族中董帧一系独秀,文广、文肇、文晃和文享四大支,族称明法、屯田、校书、道者四大派,经宋末元代的历次兵匪袭荡,到明朝初年惟存屯田、校书二支。此后,屯田派一枝独秀,渐渐衍生出七房,与文晃一支合而为八。直到现在,仍然一如其初。所以,明代以来的流坑,已是一个规模甚大的单亲宗族聚集而居的村落。

(变革中的流坑    作者:大刘)
  明代时期
  进入明代,以书香仕宦名世的流坑董氏复开登科之例,仕者渐盛。成化二十年(1484年),第二十代董时望再中进士,后官至御史,在族中传誉甚高。第十六代董琰,字子庄,曾任茂名知县,后迁翰林院编修,与修《永乐大典》,又为南京国子监司业,赵王府长史,且著作颇丰,文才时望,在流坑称得上一流的人物,村人建翰林楼纪念。当然,此时流坑的科举仕宦与宋代相比相差甚远,呈下降趋势,但著书立说者很多,仍不失为江右“文献世家”。
  到明代中后期,董氏族人受长江中下游商品贸易的影响,利用乌江之便利,进行竹木贸易,使流坑村有了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族内一批精英的不断努力下,流坑董氏的宗族组织和社区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进入它的全盛时期。从明初到万历年间,董氏族人三次撰修族谱,三次修建大宗祠,采取强化族领、制订族规、增置族产等许多措施以凝聚族众,并且推崇心学,重视教育,激励族中子弟发奋读书、光宗耀祖。反映在村社建设上,出现了“三多”,即祠堂多、书院多、纪念性文化建筑多。
  据族谱记载,万历年间流坑村内建有祠堂26座,书院26所,各种纪念性文化建筑30多座。明代中叶,第二十二代董燧对流坑村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他在宋元村落建设的基础上,于村西侧拓展了南北方向、绵延如龙的“龙湖”,将村盘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且使东部村落主体部分形成了四面环水之势。又在村落主体部分按七横(东西)一纵(南北)辟出八巷,沿巷营建房宅,形成规整有序的村落布局,使流坑这个人众繁庶的村落很像一座城地,也像一方都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流坑时曾赞:“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见《徐霞客游记》第1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这不仅给流坑厚重的人文积淀留下了又一掌故,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对当时流坑村村景的宝贵描述。

  清代时期
  清代初期,流坑社会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董氏的科举功名已是江河日下,大为衰落,最终从一个朱紫踵继的仕宦巨家蜕变为乡间的平民宗族。另一方面,族人在明末开始竹木商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竹木贸易。他们从乌江上游的金竹、招携等地,贩运竹木到赣江沿岸的三湖、樟树、南昌等埠,以及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常州等地销售,从而使流坑的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步入它的黄金时代。
  那时,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完全为流坑董氏所垄断,竹木资源为董氏各房派之公产,出现了竹木贸易的行会组织——木纲会,并依靠宗族力量控了乌江的竹木运输。竹木贸易的突出发展,不仅使董氏摆脱了明代后期经济上的困境,而且在族内新生了一个人数很多的处于中心地位的商人群体。这些商人在发家致富之后,纷纷通过捐纳的途径,挤入士绅、官僚阶层,又以巨额的财富积累,积极从事宗族和社区建设,如扩大族产、修建祠堂、编刻族谱、立学助教、修桥铺路、倡义施惠等举措,使流坑又一次繁荣兴盛。尽管屡受战乱影响,但村落建设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仍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道光年间,村中祠堂增至83座,书院、学馆增至28所,今天村中尚存的这一时期的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使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流坑的繁华和兴旺。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运的衰弱,也给流坑带来了不幸。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乐安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流坑村当时是根据地的一部分,流坑人民为革命斗争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山村经历了新中国农村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发展里程,仍然较好地保留了她古朴典雅的传统风貌和融于自然的田园环境。
  从1990年秋开始,对流坑村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的研究、宣传、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尘封的明珠得以重放异彩。2001年6月,流坑村古建筑群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流坑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此,流坑村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经济工作更加蓬勃地开展。
  现在,流坑村有1209户,5205人,耕地3298亩,山地58000亩,依然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远方网提示:

  本村落已被列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中心保护名单。保护传统村落,从你我做起,实现负责任的旅行。因此我们倡议游人游览该村落时注意以下事项:
  1、尊重历史,爱护文物,不破坏和亵渎乡村文化;
  2、遵守法律,不参与非法文物买卖;
  3、尊重当地居民,尊重当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4、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区别;
  5、尊重旅行,敬惟慎独。
  中国传统村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诗意的故乡,也请当地行政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适度开发,合法经营,莫让后人遗憾,莫让诗意成失意。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http://ctcl.likefar.com/ 

流坑古村当地视频


“千年第一古村”流坑

流坑古村出游参考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流坑》   作者:佚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流坑》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作者:黄更昌
  ISBN: 9787210051473, 7210051473
  价格:112.8元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流坑》以大师精美的图片,从“千年沧桑”、“古村风韵”、“人文盛况”、“传统活动”四个方面解读流坑的历史渊源,展现流坑的建筑之全、艺术之美、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家庭之大、延续之久,使读者图文并茂地全方位了解流坑的历史文化,并为之震撼。

  《探寻与求证:云南团山村与江西流坑村传统聚落的比较研究》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2月1日)
  作者:许飞进
  ISBN: 9787517004493
  价格:39.90元
  《探寻与求证:云南团山村与江西流坑村传统聚落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算是一本较为适合研究相关建筑学问的专业型书籍。特别的适合研究此类古村落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设计者及古建筑爱好者阅读。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村口迎宾宾馆老板 董家兴 0794-6672108

摄影:李以庚 大刘 冬眠 姽婳将军 老友记 zacharyzc 逍遥 虹度 chao飞 kdlige

行者:姽婳将军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4年04月10日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1、专业的行者队伍与编辑团队坚持为自助游爱好者提供可靠的资讯服务,并且承诺永远免费!
2、保证推荐每一个地方时坚持客观公正。
3、来源鲜活,过程把关,所以你得到的信息最新鲜也最可靠。
4、发动群体的力量,让你获得出游攻略的同时也获得一份当地地主的免费咨询服务。
5、注册为远方网会员,您还将在每个旅游季到来时及时收到最贴心的出游推荐和指导。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本站所有图文以及视频内容免费供网友使用,不含任何商业用途。部分图文以及视频并非原创,请版权作者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网站便于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10-69070913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47)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4-01-13 20:45:38
    河边浣洗的照片是宏村的吧

所有评论(47)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more最近热门攻略

按性质分类查询攻略

人文地理(98)休闲度假(122)美食攻略(1)北京周边(49)上海周边(3)广州周边(0)

按地理分类查询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