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春前最后的狂欢——北京怀柔元宵节敛巧饭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
敛巧饭景点介绍
(年味儿十足的敛巧饭 来源:北京农家园网)
“敛巧饭”的习俗至今已经传承180余年,“敛巧饭”民俗风情节从2006年开始至今也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这一习俗,来源于雀儿叼啄谷种救活杨树底下村霍、靳两姓人的传说。每到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少女到各家敛收粮食、蔬菜。待正月十六日这天,由成人妇女将其做熟,全村人共食。期间,锅内放入针线、铜钱等物。食到者,便争取祈到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昵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要扬饭喂“巧”,即扬饭喂“雀儿”。在人们扬饭喂雀儿(巧)时,口念吉祥之词,一是为向雀儿谢恩,二是为祈求来年丰收之意。饭后,人们还要在冰上行走,曰走百冰(病),即去掉百病,每到此时,还会有戏班及花会助兴演出。
活动时间:正月十五-正月十七(2015年3月5-7日)
咨询电话:010-61618096
活动地点: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
(冬日里的开怀 作者:古塔凌云)
每到这一天,全村人欢聚一堂,说说过去的一年,聊聊新年的打算,其乐融融。“敛巧饭”在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过去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由村里的小姑娘自发的组织带上做饭的盆或碗等挨家挨户敛小米、各种菜,集中到一起在户外支锅做饭,熬 一锅粥,炖一锅菜,在熬粥的锅里放一根针和做衣服时手上带的顶针儿,做好后,大家围坐一起吃,谁吃粥时碰到针就代表手巧,谁碰到顶针儿就代表心灵,就这样一直延续了数十年后,发展到了今天的由村里的妇女组织挨家挨户敛小米、大米,各种菜、肉等,在街头巷尾支大锅做“敛巧饭”,做好后,全村的男女老少,有的从自己家里拿着酒,大家围座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菜,一边吃粥,畅谈过去一年丰收的美景,设想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过此项活动,增进了邻里团结,化解了往日的不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饭吃完了,大家把剩下的“巧饭”撒在河床上喂鸟儿,希望鸟儿吃饱后不再糟蹋田地里的粮食,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满是年味儿的民俗表演 作者:佚名)
活动亮点
1、戏曲(传统戏)表演(村东空地);2、高跷表演、小车会表演、秧歌表演(村主街和村南公路);3、敛巧饭(村主街两头和村中间3个点);4、童趣体验:打尜儿、抽地钮儿、踢瓦格、踢踺子、跳山羊、推铁圈、骑“驴”、撞老爷、跑葫芦风、碰拐、沙包、打方宝等(村南河套);5、农作物加工、体验(村中三个石碾子,一个用驴拉,其余两个供来宾、游客现场体验);7、农副产品销售(村主街)。
敛巧饭当地交通

(冬日里的杨树底下村 作者:佚名)
乘车路线:北京东直门916――怀柔于家园乘916支(怀柔-梁根或琉璃庙)――杨树底下村
自驾路线:从市区出发走京承高速在扬宋出口下来,就有大红的指示牌“敛巧饭”,然后从雁西开发区上G111,到了琉璃庙镇政府门前G111呈丫字行,往北是汤河口,据此有17公里。往西是杨树下村,要开23公里的山路,即S323延琉路,沿路线一直西行即可见到杨树底下村。
敛巧饭当地住宿
怀柔区的京郊旅游发展较为成熟,有各个档次的宾馆酒店,主要星级酒店多集中在怀柔城区及附近,如果当天想在怀柔区住宿的话,还可以选择很多当地极有特色的农家住宿。怀柔区内很多淳朴舒适的农家小院都可以满足一定的住宿要求。
住宿推荐
怀柔官地小坐度假村
标准间:480元/天
联系电话:010-89617116
详细地址:北京怀柔区雁栖镇下官地村1号
北京怀柔太阳花客栈
标准间:80元/人
预订电话:18301043680
详细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青龙峡景区大水峪村459号
敛巧饭当地饮食
(香喷喷的炖菜 作者:佚名)
敛巧饭活动最重要的是吃饭,上千人一起吃饭的壮观场面看起来是相当震撼的,吃起来也是相当过瘾的。
敛巧饭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1、敛收粮食
正月十六这天,各家小女孩要挨家挨户给老人拜年,同时敛收各家过节剩余的小米、玉米、肉等食材。
2、巧饭放针
到了吉时,妇女们开始做“巧饭”,村民们会在饭菜里放入针线、顶针儿等,吃到的人意味着心灵手巧。
3、祭拜神雀
巧饭揭锅前,由村中老者主持进行神雀祭拜仪式,以感谢当年神雀叼啄谷种而救人的恩情。
4、巧饭揭锅
仪式结束后,随着老人一声“揭锅啦!”的吆喝声,敛巧饭阵阵香气飘散,“村民”开吃。
敛巧饭上的菜肴主要以农家菜为主,属于地道的农家饭做法,主菜通常是北方著名的炖菜炖肉,例如猪肉炖粉条、猪肉白菜烩豆腐,主食是各种五谷杂粮烧成的米饭,外加黑小米粥。当然活动周边还有各种小吃,例如烤老玉米、炸灌肠、爆米花等等。另外,上千人的聚餐是个有点“纠结”的事儿,要想吃到口热喷喷的敛巧饭,记得一定要早到早排队,“大锅饭”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啊。
敛巧饭行程规划
敛巧饭其他信息
(飘在香味儿中的红灯笼 作者:佚名)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的传说
传说一:
杨树底下村,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渐成聚落,霍、靳二姓首居。据传,村中曾有一大杨树,故名。相传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霍、靳二姓两家逃荒来到杨树底下村,得益于山雀帮忙播种才避免饿死,因此,神雀成了当地村民的图腾、信仰。当天11点半,村内威望最高的老者梁守国登上神雀台,扬饭喂雀儿,口念吉祥之词,祈求来年丰收。随后,老人大声吆喝“开锅啦!”大家等候多时的“敛巧饭”正式开吃。一时间,不管男女老少、职位高低,大家都趁着热闹,拿着碗盆,甚至是瓢围向大锅,现场到处是“给我来一碗”的喊声。自成村以来,全村每年都有在一起吃“敛巧饭”习俗,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流传至今,从未间断。“敛巧饭”,即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前夕,村中少女至各家敛收粮食、蔬菜。
待正月十六日将其做熟,全村女人共食。期间,锅内放入针线、顶针等物,遇之者,便寓其心灵手巧。百口大锅在山脚下一字排开另,巧字,还含“雀”意。山村人将各类飞鸟,俗称“雀”(恰与巧字同音)。饭前,需扬饭喂雀,且口含吉祥之词,以示敬崇。饭后,并在冰上行百步,曰走百冰(病),寓去除百病之意。每到此日,还有戏班及花会助兴演出。全村上下其乐融融,热闹异常,旨在祁盼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和睦康健、福寿绵长。同时,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颂扬了当地百姓知恩图报、怜惜弱者的传统美德。从而“敛巧饭”又称“怜雀饭”,其中蕴涵了儒学和禅学的博大文化思想。
传说二:
相传,过去村里年景不好,村民们去种地,可仅有的几棵种子却掉到了山上的石缝中,几只山雀飞来,帮助乡亲们将种子衔了出来并放在了他们的脚下,然后就飞走了。乡亲们感动万分,对帮助他们的山雀说:感谢诸位神雀相助,来年种出粮食,即使我们不吃,也要先敬奉于你们...于是,“敛巧饭”前总会先有“扬食敬鸟”的仪式。“敛巧饭”在杨树下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正月十六这一天,由村里的小姑娘自发地拿着从各家各户敛来的米和菜等,从几条胡同陆陆续续汇聚到这里,支锅做饭。熬一锅粥、炖一锅菜,在熬粥的锅里放一跟针和顶针儿或是一枚硬币。做好后大家围坐一起吃,碗里如果有顶针儿就表示心灵、有针线就代表手巧、有硬币就象征财富。大家在吃饭的同时畅谈过去一年丰收的美景,设想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借助此方式预兆鸟儿来年不糟蹋庄稼,有个好收成,同时用顺口溜中的“这里有吃地”之词,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一个丰收年,家家过上好日子!
敛巧饭当地视频
敛巧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怀柔琉璃庙杨树底下)
敛巧饭出游参考
(《杨树底下敛巧饭》 作者:赵书,刘铁梁)
《杨树底下敛巧饭》
作者:赵书,刘铁梁 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装帧:平装
售价:28.20元
北京怀柔杨树底下村有“敛巧饭”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树底下敛巧饭》讲述了有关杨树底下村的各种逸闻趣事,是北京民协的专家们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收集编录制作而成的。《杨树底下敛巧饭》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是一本通俗晓畅、引人入胜的大众读物。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敛巧饭活动咨询电话:010-61618096
摄影:袁维忠 一往情深 老骆驼 古塔凌云
行者:萝卜头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5年02月16日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