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楼建在妈阁山腰上 摄影:行走人生)
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或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妈阁山边,现为政府部门之办公大楼。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历史建筑群之一。
景点信息
地址:半岛妈阁上街47号
门票:免票
开放时间:09:00-18:00
交通:公交1,1A,2,5,6,7,8,9,10,10A,11,18,21,21A,28B,34都可到达。
景区电话:00853-28559922
投诉电话:00853-28333000 (澳门特区旅游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附近有澳、港和人民币兑换处,银联卡随时可用。
住宿:住宿推荐
A.澳门的酒店很贵,酒店赌场的房间最少1500港币起价。没有经济型酒店。
B.别住澳门,珠海到澳门签证一次20元人民币,珠海住宿便宜些。
C.青旅是很好的选择,价格非常便宜+靠近海边+良好的口碑。黑沙青年旅舍和竹灣青年旅舍同属于教育暨青年局,需要国际青旅卡预定。
D.家庭旅馆很少,推荐Welcome 51A(welcome51a@gmail.com有效)只接受网上预订,价格有些贵,可参考:
1~2人入住双人房间(2 张单人床, 1 张双人床),每晚费用为HKD399
3人入住双人房间( 1 张双人床+ 1 张单人床),每晚费用为HKD449
4人入住双人房间( 1 张双人床+ 1 张单人床+ 1张加床),每晚费用为HKD499
周边景区:妈阁庙 圣老楞左堂 西望洋山 亚婆井前地
景区地图

澳门港务局大楼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港务局大楼于1874年建成,初作为在澳门印度当警察之营地。1905年,改为澳门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的办公地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港务局大楼由意大利人卡苏索(Cassuto)所设计。港务局大楼高两层,其外墙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顶,配合通花围栅,具阿拉伯建筑之风格。由于港务局大楼位处于妈阁内港入口附近的山坡地,其楼顶设置的台风信号站让渔民、船只与居民得知风球信号。

(大楼北入口 摄影:行走人生)
大楼建筑位于妈阁山边,在妈阁街的一段坡道上,是一座受阿拉伯色彩及哥特建筑特色影响的砖石建筑。建筑物长67.5米宽37米,它建在一由花岗石围筑而成的平台上,建筑物除了中央局部为二层高达6.6 米外,其它地方都为一层式设计。除了近妈阁山一侧外,建筑物三周均有宽达4 米带有尖券拱的回廊回绕,这种廊式除了便于观赏风景外,同时也是建筑对本地气候的反映。在回廊相交处,其楼顶高度也稍为提高,打破了建筑物的强烈水平感,而在其相互垂直的外墙上,则分别开有3个宽1 米多由四条细小的圆柱支承的伊斯兰尖拱,而在回廊的其它墙身上,均开满宽1.5 米的伊斯兰尖拱窗洞,特别是较长的回廊上,一共连续开有19个具阿拉伯色彩的尖券拱,各尖拱间以三叶饰点缀,加上女儿墙上有节奏雉堞式排列的方尖形装饰,形成一种强烈的韵律感。建筑整体粉刷成黄色,并以白色花纹衬托,它与粗糙的花岗石围墙在色彩及质感上均形成强烈的对比。
港务局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公共行政机构之一,传统上港务局局长亦同时兼管水警,直至1975年开始水警才被纳入保安部队。除监管港口活动、航道交通安全及海上巡逻处,早期港务局的工作还包括发布风暴讯息、发出船只购买军器之准照,以及在华工出洋工作的热潮期间,负责向搭船前往外国的华工发出登船凭单等工作。自二十世纪开始,澳门的捕鱼业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之一,对此当局除关注推行合适的渔业政策,并非常重视这个本地传统行业的历史文化展示。1919年在港务局大楼内专设一室,作为海事及渔业博物馆,陈列澳门常见船只模型及作业用具。1926年又于大楼内成立渔业委员会,处理有关事务。
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澳门自二十世纪开始先后经历了多次填海造地的工程,沿河而建的港务局大楼,其年在位置亦因而被逐渐推离河岸。2001年11月6日水警稽查队转变为澳门海关并迁离大楼,自此该处只供港务局办公之用,于2004年港务局大楼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调整,以配合目前的工作环境需要,并于2005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港务局大楼的修复工程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引用《港务局大楼修复设计,澳门,中国》中句子:"而这设计,正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代,既尊重历史又契合现代。它充分表达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而每个人的不同经历感受使得这种交流更加丰富。"
景点图片

楼前幽静的街道 摄影:行走人生

大楼的南面围廊内部 摄影:行走人生

展厅中间有一门小炮 摄影:行走人生

当时用过的兵器 摄影:行走人生

港务局大厅是一间展室,墙上标有1874年兵营建成 摄影:行走人生

大楼介绍 摄影:行走人生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3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