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山西长治东邑龙王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编辑:漂泊远方 访问:11386 评论:31条 发表评论! 纠错!

龙王庙正殿  作者:晋东南记忆
(龙王庙正殿  作者:晋东南记忆)

  位于潞城市东南5公里处的东邑村,始建年代不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存有山门、戏台、正殿,及耳殿、厢房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因为后时屡有修缮,所以风格杂糅,但是殿内梁架保留了大叉手、平梁,基本保留了金代原建时的特点。

实用信息

  景区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潞城市东南5公里处的东邑村
  门票: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先乘飞机或火车至长治市,再乘公交13路或者313路至终点站潞城市,再乘潞城至东邑村的公交即可。
  景区电话:0355-2022675(长治旅游局)
  投诉电话:0355-2022675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非景区,没有停车场,旁边可停车;加油站、银行的服务设施到潞城市都有;
  住宿:景区周边住宿较少,龙王庙距离潞城大约5公里,返回潞城住宿比较方便,潞城的住宿可选择比较多。

  潞城大酒店
  地址:潞城市中华西街 155号
  电话:0355-6778288  6778155
  价格:经济标间 148元/间

  潞城市粮食宾馆
  地址:潞城府东北路5号
  电话:6762537
  价格:标准间  60元/间

  周边景区:辛安清泉  高山流水景区  潞城文庙  原起寺  潞城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潞城南舍玉皇庙牡丹

景区地图

潞城东邑龙王庙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山西省潞城市春秋时称潞子婴儿国,后属晋。汉置潞县,隶上党郡。北魏真君十一年,移县别置,曰刈陵。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潞城县。唐天祐二年更曰潞子,宋后复曰潞城,习称潞城为婴城、刈陵。
  东邑村距县城东南约5公里,古称黄邑,旧属葛井乡。平顺九天圣母庙碑《重修九天圣母庙记》中记载:"古潞子婴儿之国东南数十里有葛井乡,乡之东社曰圣母谷,谷之四面,山明水秀,石怪木老,乃太行左腋之最奇者也。"因"相传葛洪师事鲍元,学道于此",故又名葛井山。东峪南山有"神泉","俗传里人见一白虎入南山下,觅至山不见,止存一木箭,拔箭得水,故名。"这里寺庙林立,古有葛洪祠,即《潞州潞城县三池东圣母仙乡之碑》所谓的"盖井葛仙公炼药之宫",还有圆寂寺,"在潞城县东南十里葛井山下,唐天祐年建,今废。"今存圣母庙、龙王庙,可以想象到当年香火缭绕,云蒸霞蔚的景象。
  龙王庙位于村东北,东临五道沟,坐北面南,俯临村庄,两进院落。山门三间,两侧连接八字影壁墙,与两侧围墙贯通。入山门靠西处有一眼水井,和祈雨有关。山门内两侧各为三间厢房,中间甬道直通戏台,构成第一院落,南北进深12.3米,东西宽16.7米;戏台下为通道,上为三间倒座戏台,正殿与戏台相对,以甬道相连,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五间及厢房各三间,正北为大殿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构成第二进院落。南北进深26.9米,东西宽16.7米。龙王庙布局规整有序,符合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布局格式。

殿前斗拱  作者:晋东南记忆
(殿前斗拱  作者:晋东南记忆)

  山门三间,单檐硬山顶,面阔8.31米, 进深6.3米,明间中部设板门两扇,前檐柱头斗栱四铺作,单下昂(琴面)卷云耍头,补间斗栱双下昂,上昂后尾挑入垂莲柱,上承托在中金檩下皮,后檐为一斗三升。梁架由四栿、平梁、插手构成,灰布瓦顶,砖木结构,从建筑形制和艺术构件的特征看,应是清代遗物。东侧厢房用作伙房,西侧厢房用作宿舍,宿舍门窗开向庙外,均拆改为现代建筑。
  戏台三间,倒座式,即坐南朝北,面向正殿,面阔9.9、进深6.56米,单檐硬山顶,灰布瓦顶。上下两层,下层为通道,通道顶部铺木板,正面(面向山门)墙体直达檐口。中间开方形门,上部做拱形门头,沙石材质,雕刻莲花、龙、莲瓣图案,上方镶"民生润泽"石匾(0.75米×2.46米)一块。背面(戏台正面),明间下部为长方形门洞,东侧石砌台阶,可达上层。戏台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卷云式昂头。柱头斗栱耍头为象头,补间为龙头。明间雀替为龙头,两次间为象头。梁架由四椽栿、平梁构成。梁架残存部分有彩画,无壁画。台口被门窗垒砌封闭,两侧东西耳房已被拆除,但建筑和架檩的痕迹清晰可辨,应为唱戏时化装、休息的场所。
  正殿是龙王庙最主要的建筑,位于中轴线最北端,坐落在长14.76、宽13.5、高1米的台基之上,台基东、西、南三面设台阶。正殿三间,面阔13.24、进深11.97米,单檐悬山顶,灰瓦,大吻、垂兽、戗兽、套兽均为琉璃雕花,正脊每面6条龙,垂脊雕凤,均配饰牡丹,可惜垂脊只留一条脊刹,有"嘉庆元年五月立"题记。明间设板门(已毁),两次间为坎墙直棂窗,明间覆盆柱础,青石浅雕云龙图案,次间为方形石料基座。
  砌上露明造,举架平缓,减柱造,方形抹棱金柱、山柱,檐柱收杀、侧脚,柱头卷刹显著,设栏额普拍枋。用材自然粗放,各种材断面不规整,圆木稍加砍制便使用,采用乳栿对四椽栿,栿上两蜀柱(有方形、圆形)上有大斗,平梁座于斗内,纵向出栱托替木、承金檩,蜀柱间由纵向襻间枋连接。平梁上设插手,脊瓜柱下设置合,上承大斗捧接令栱、替木承托脊檩。侏儒柱下插合,蜀柱下用驼峰,合、驼峰兼而用之的做法较为少见。各缝梁架结构处理一致,四椽栿插入后墙内设后檐柱承托,椽头卷刹明显。墙体均为坎磨青灰砖砌筑,正面两次间设坎墙,两山墙及后墙均砌至檐口。
  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耍头昂形,重拱计心造。里转四铺作,出华拱一挑,第二跳昂后尾作雀替状承托乳栿。正身耍头为真昂与令拱相交上承随檩枋、檩檐,后尾由乳栿驼峰承托,上座大斗,下承金檩,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间补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栌斗作圆形,共12瓣,第一跳华栱两侧出45°斜栱,第二跳下昂两侧出45°斜栱两缝,令栱加长,正身为昂,两侧45°出两缝耍头,上承随檩枋、檐檩里转五铺作,偷心造。华栱两侧45°斜出耍头,上昂后尾插入垂连柱,上承金檩。它和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明间补间斗栱的形制如出一辙。这种在45°角线上出庞大的斜栱两缝,第二跳加至四缝,使斗栱的形状如同怒放的花束,是辽金两代斗栱独有的构造特征,金代尤为显著。
  次间补间斗栱:正身与明间结构基本一致,唯栌斗作六瓣,二、三跳45°斜栱耍头一缝,三令栱作鸳鸯交首状,出斜栱。
  金柱斗栱:四铺作,设栏额,斗栱十字相交,承托四椽栿与乳栿结点,纵向有襻间枋。正身栱做雀替状施于乳栿下。从结构上看,正殿主要构件是金代物。

龙王庙建筑  作者:晋东南记忆
(龙王庙建筑  作者:晋东南记忆)

  东西耳殿各三间,通面阔7.5米,前插廊,单檐硬山顶,纵向砖券窑洞。面为三间实为一间,明间后墙砌拱形神龛,布筒板瓦,脊为雕龙图案。
  东西配殿及厢房分设于大殿、戏台与山门两侧,均为硬山式建筑,自北而南配殿五间有前廊,中间三间,南端三间,建筑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唯东侧中间三间可看出清代样式。
  正殿前台基上,东西各蹲一石狮,被移至学校门前。庙中碑刻在"文革"期间遗失,现今还没有找到其创始年代的文字记载。
  龙王庙布局规整对称,保存完整,"神殿与戏台结合构成神庙,是北宋以后中国本土宗教场所的显著特征。"他们结合的思想基础是孔子的"兴于礼,成于乐"的礼乐观,神殿象征着礼,戏台象征着乐,礼乐是祭祀的两面。"无戏楼则庙貌不称,无戏楼则观瞻不雅",没有戏台,"不惟戏无以演,神无以奉,抑且为一村之羞也",这种思想体现了"礼以节人,乐以和人"的礼乐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晋东南地区多神庙,每年的雩祭仪式和春祈秋报相结合,造就了当地以取水求雨为主旨的独特的赛社活动。

景点图片
龙王庙传统庙会
龙王庙传统庙会

龙王庙庙会
龙王庙庙会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04月13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31)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3-03-19 14:22:07
    文章是我写的,谁抄到这来的,不能署下名吗

所有评论(31)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