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山东济南长青区灵岩寺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7日 编辑:漂泊远方 访问:70699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灵岩寺的大门 作者:tel23)

  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文革期间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未被破坏。灵岩寺的千佛殿中有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山水,他六次下江南八次到灵岩寺,写了上百首赞美长清的诗词,由此可见这位真龙天子,对长清这方山水民风的钟爱之情”。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境内
  门票:成人票45元每人;学生证6折;儿童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凭证免费。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从济南市长途汽车站或客运中心坐济南-泰安、济南-万德的车,到灵岩寺广场下车,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票价为8元/人。到灵岩广场下车后坐出租车到灵岩寺景区,大约15分钟车程,票价大约20元/人。节假日期间会开通旅游专线,到时可向景区打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0531-87468097
  投诉电话:0531-87468098
  景区官方网站:http://www.lys.gov.cn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灵岩寺设有医疗卫生门诊部,并设有投诉电话:0531-7463320-8199。景区旁边就有停车场;景区附近没有银行最好提前取好钱,不过在宾馆住宿的话可以刷卡;景区附近没有加油站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
  住宿:
  灵岩寺景点周围住宿比较方便。
  檀园宾馆
  地址:灵岩寺斜对面
  价格:480元/间
  联系:0531-87468999
  推荐理由:宾馆在灵岩寺斜对面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景区,游玩比较方便,另外该宾馆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酒店。

  三仙堂宾馆
  地址:灵岩寺旁边
  价格:220元/间
  联系:0531-87463320-8001
  推荐理由:距离灵岩寺很近,步行大约10分钟便到灵岩寺景区。

  从济南市到灵岩寺景区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选择在济南市住宿也很方便,济南市住宿主要可分为市中心地区、火车站地区、高薪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地区和植物园地区五个地区,根据济南景点分布状况,五个地区中,旅游住宿最方便的是市中心地区,其次是火车站地区和植物园地区。
  济南市的中心住宿标准间一般220-400元一晚。
  火车站地区位于济南市的西部,车站附近的旅馆价格浮动较大,标准间从140元到上千元不等,通常情况下,二三百元就可以住到让自己满意的房间。
  植物园地区位于市区的南部,紧邻千佛山景区,准间通常160-300元一晚。

  济南湖畔客栈
  地址: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岱宗街25号
  指路:大明湖正南门百花洲东岸
  价格:多人间 40元/床;标间 109元/间
  联系:0531-86083676  13964066407
  推荐理由:位于中心大明湖畔,可以享受到推窗看泉,偎床听涛的老泉城市井生活。
  详细介绍:http://www.likefar.com/inndetail-459.html

  7天济南西市场店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二纬九路519号
  指路:嘉华购物广场斜对面
  价格:商务大床房 178元/间
  联系:0531-83151388
  推荐理由:离济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有1.5公里路程,公交车站下车即到。离济南著名景点”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大明湖均只有10分钟车程。
  详细介绍:http://www.likefar.com/inndetail-462.html

  周边景区:锦云山生态旅游区 四门塔风景区 千佛山   九顶塔民俗风情园 黄河森林公园  红叶谷

旅游小贴士
  1、特色美食:灵岩山菊、灵岩石蝎、野兔、山獾、柏子鸡蛋、松莪柴鸡、干炸白漂鱼、灵岩香椿、糖酥煎饼。土特半产品:银杏、枸杞、红玉杏、盆景石、柏檀盆景、木鱼石。
  2、灵岩寺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有木鱼石、铜制辟支塔、灵岩寺手提包及灵岩山菊茶等几十种。
  3、灵岩寺每逢佛教重大活动时,举行佛事活动。
  佛事活动专项旅游:弥勒菩萨圣诞日农历正月初一;释迦牟尼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农历二月十九;普贤菩萨圣诞日农历二月二十一;释迦牟尼圣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伽蓝菩萨圣诞日农历五月十三;韦驮菩萨圣诞日农历六月初三;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佛欢喜日农历七月十五;地藏菩萨圣诞日农历七三十;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药师琉璃光佛圣诞日农历九月三十;阿弥陀佛圣诞日农历十一月十七;释迦牟尼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景区地图
灵岩寺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灵岩寺景区导游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灵岩寺简介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寺内有北魏石窟造像,唐代的宇寺塔,宋朝的泥塑绘画,寺内的罗汉泥塑像制作于宋代,梁启超称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刘海粟题辞“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文革"中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未被破坏。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游览、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

  灵岩寺地方特色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座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周围的山岭,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下层叫结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亿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上部称沉积盖层,为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沉积形成的灰岩和页岩,不整合覆于结晶基底之上,成为山岭的主体。
  灵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除了断裂构造,还发育有重力滑动构造及其形成的各种褶皱构造,新构造运动也十分普遍而强烈,呈间歇性上升的趋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及各种地质作用,构成了灵岩山脉秀、奇、幽、奥四大特点。
  灵岩寺,自然景色壮美,这里石秀、岩峭、洞幽、泉甘、树奇。有方山、狮山、香山、朗公山、明孔山、珠山、灵山、象山、鸡鸣山、黄岘山;有巢鹤岩、朗公岩、拂日岩、仙人岩、雨花岩、快活岩;有麻衣洞、白云洞、观音洞、黑云洞、涵云洞、朝元洞、老虎洞;有甘露泉、卓锡泉、白鹤泉、袈裟泉、石龟泉、上方泉、华严泉、朗公泉、神宝泉、观彩泉、黄龙泉、卧象泉、擅抱泉;有汉柏、唐槐、宋银杏、摩顶松、鸳鸯檀、龙凤檀等古树名木。


(辟支塔 作者:tel23)

  灵岩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动植物丰富。据统计:鸟类共80种,隶属14个目,37科;兽类共5个目,9个科,15种;爬行类共4个目,5个科,9种;两栖类1个目,2个科,4种;昆虫共8个目,62个科,194种。共有管维束植物506种,隶属95科313属。其中野生植物317种,栽培植物189种,。灵岩主景区共有林地面积一万余亩,分为针叶林、竹林、经济林三大类。针叶林,主要以侧柏构成的森林群;竹林,主要为淡竹;经济林,包括苹果、山楂、杏、核桃、柿子、枣、银杏、香椿等树种。灵岩景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42科,98种,常见的有枸杞、何首乌等。你若春天到这里来,还可品尝到众多的山间野菜。据调查,可食用野菜有15科,35种,常见的有藜、蓬子菜、马齿苋、荠菜、藿香、薄荷、茵陈蒿、山菊花等。
  千年古刹灵岩寺,地杰人灵,积淀了众多美好的传说。有朗公说法石点头,山有灵犀,故称灵岩;有法定与三泉,造就明孔洞,引出“五步三泉”;有王干哥的叫声,传递着一个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有砍不尽的柏树,歌颂着真善美,鞭鞑了伪装与贪婪;有木鱼石的传说,向人们讲述着乾隆皇帝八次来灵岩留下的趣事与墨宝;还有鸡鸣山的传说,告戒人们抑恶扬善,遵纪守法,乃人生之正道。
  灵岩山明水秀,民风淳朴,平安和谐。每年的新春祈福、伴玩、庙会、乡间大集或传统佳节、农闲时间,是人们求祥、聚会、访亲、购物的好时机。每逢此时,人们喜气洋洋,新装在身,结伴而行,山间的小路上,有笑声,有歌声,更有丰收的喜悦,成为灵岩特有的一道道流淌着的风景线。

  有关灵岩寺的传说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汉朝使者及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了中国。但直到前秦皇始元年(351年),佛教才由著名高僧朗公传入山东,并在今天四门塔所在地创建了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朗公寺,他也成为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
  朗公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高僧传》记载“竺僧朗为京兆人”。当时,他与为避“永嘉之乱”、隐居在灵岩寺东野老庄的林下志士张忠交往密切,他经常翻山来此看望张忠,并讲授《放光般若经》。这就是开山祖师朗公翻山越岭来灵岩说法的传说,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朗公石景观。
  张忠去打仗。朗公想念张忠,站在山顶上,成了朗公石,

  游侠奇怪:寺内袈裟泉论水势、景色都不亚于此三泉,为何名声稍逊?老友请来老僧一一道来:此三泉乃定公建寺的灵泉也。前秦永兴年间(公元357年),灵岩创始人法定禅师由白虎驮经书,青蛇领路来到灵岩山下。定公被此间山色吸引,欲定址为寺。可惜巡视多日不见水源,正着急时,忽现一老樵夫前来指点:双鹤鸣叫处必有清泉,说完隐身而去。定公抬头,果见双鹤鸣叫飞出,忙寻迹而去,白鹤起飞的地方涌出两处清泉。定公把锡杖往地上一插,痛饮一番连叫好泉,等把锡杖拔出居然又涌出一泉。此三泉相距仅五步之遥,定公分别命名双鹤泉、白鹤泉、卓锡泉。

  崖下池边,立有一铸铁块,外形酷似铁袈裟,故名“袈裟泉”,又名印泉、孤独泉,相传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掘出,高可五六尺,重达数千斤,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泉因此得名,乾隆皇帝曾述“铸铁不成想以废,至此半途徒废勤”。
  相传古时候,方山一带并没有山,方圆几百里一片沼泽。一次,玉皇大帝的金印失手掉落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这块沼泽上,化为一座大山。玉皇大帝本想收回金印,但又怕惹人笑话,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增添一处山景。”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后来,秦始皇南巡见方山金光闪闪、紫气腾腾,急忙询问。随行大臣徐市禀告说:“此山独矗天地,金光紫雾环绕,天子气直冲斗牛,久后必出贵人,代大秦而定天下。只有凿石垄断山根,鞭方山,碎天印,才能泄掉王气。”秦始皇随即带着二根神鞭,对方山拦腰一击,把方山上半截打出去30多里,后称“赤山”。

  灵岩寺摩顶松
  岩寺历史悠久,在济南市西南长清县境内,它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奇秀,风光旖旎,柏檩葱郁,景色壮丽,四季宜人,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在五花殿西侧,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摸庭前一株老干尽枯、苍古可爱的千年古柏日:“吾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唐僧西去求佛后,果然生出向西长的新枝。几年后,西指的树枝忽向东指。寺里众僧见之曰:“吾师回矣,快迎之。”果然唐僧已到。  
  为什么这株高三丈、大五抱的柏树,人们都叫松呢?原来“柏”与“悲”是谐音,过去古人忌讳“悲”字,认为不吉祥,所以将此树叫“松”树。传说后人在此树身侧种了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足见人们向往百事如意心愿由此可见。因此,有不少游客在此树前留影。  

  灵根
  被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的济南长清灵岩寺院内古木众多,御书阁拱门顶上突生一"千年凤檀",根部全裸,丛生枝干数十条,状似凤冠霞帔,又似龙头,因此又被称为"鸳鸯檀"。明代学者王世祯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之说。据《神僧传》记载: "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为我解化。"灵岩寺之名即源于顽石点头之意。如此灵岩,生出如此灵根,又有什么奇怪?

  灵岩寺内部景点介绍
  辟支塔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灵岩寺佛像 作者:动力火锅)

  千佛殿
  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一位医学界人士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把握。另外,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这些彩塑罗汉还像人体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此外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及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墓塔林 
  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种艺术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压下咀巴大张,面部扭曲,四肢与腰背曲弯,全身肌肉突起,给人以力的夸张和负重的艰辛;有的雕骑士身跨雄狮,手执曲棍击打马球的场景;有的雕嬉戏玩耍的幼狮,憨态可鞠;还有的雕衣带飘逸、长绸舞动的娱乐场景等,一幅幅浮雕,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
  位于千佛殿东侧崖壁下,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枚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白鹤泉,亦名双鹤泉,旧传法定禅师寻水时,经山中樵夫指点,于双鹤呜处见泉,故名。卓锡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甘露泉
  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鱼戏游,曲廊环绕,别有情趣。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于寺院西南数里处,因泉旁长有千年青檀树而得名。它南依大山,北临村落,檀因泉润,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终年不息,为灵岩村民生产、生活主要水源地。檀抱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飞泉
  位于灵岩寺崇兴桥南里许,因泉水从崖壁缝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润水滴,又称此处崖壁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来,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写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的诗句。由于景色壮美,古时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灵岩寺景区石中含窍,地下藏机,泉水飞瀑不胜枚举。除卓锡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外,双鹤泉、白鹤泉、甘露泉、饮虎泉、上方泉、飞泉、黄龙泉、朗公泉亦被载入济南名泉之列。

  灵岩胜境坊
  屹立在寺区的西端,为石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灵岩胜境”4字为爱新觉罗·弘历皇帝亲笔题写。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在千佛殿南偏东处。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硬山顶,建造精巧,勾角玲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

  通灵桥
  通灵桥俗称大石桥,曾名崇兴桥、崇福桥,在灵岩胜境坊之东。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灵岩寺住持僧仁钦修,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桥西有宋碑(即“大观碑”),碑文是北宋末知名学者、画家郭思撰,思子郭升卿书石,行书,碑阴飞白大书“灵岩道场”4字,为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兵部郎中王临所书,立碑时补刻。

  明空桥
  明空桥也叫小石桥,在通灵桥东。明代重修,清乾隆间修葺,桥头古柏蓊郁,远望如搭的松门,故有“对松桥”之称,是僧侣迎客的地方。

  滴水崖
  滴水崖又名雨花岩,在通灵桥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弘历皇帝游览至此,挥笔写下“雨花岩”3个大字,雨花岩石碑矗立在滴水崖旁。

  灵岩寺颂碑
  灵岩寺颂碑在灵岩寺鲁班洞中。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于天宝元年(742年)撰文并书写的。字体为行书共21行,满行41字。碑最早见于宋赵明诚《金石录》。清乾隆间,阮元撰《山左金石志》时,此碑已不详所在。咸丰六年(1856年),书法家何绍基来济南访得此碑,已断为二石,文字也有不少残缺。

  十方灵岩禅寺田园记碑
  十方灵岩禅寺田园记碑在灵岩寺天王殿内,正面刻“十方灵岩禅寺田园记”由乡贡士周驰撰写碑文。碑阴为明昌五年上奏断定田园记碑阴界至图(简称界至图),图高2.5米,宽0、97米。该图碑被收入《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是古地图中的珍品。

  新石桥
  新石桥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释圆桂建造。桥栏望柱上雕刻有形象逼真的石狮,桥头北面崖壁上嵌“十里松”大字石刻,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户部主事刘亮彩所书。桥下为饮马沟,据传宋真宗游灵岩时,曾在此饮马而得名。

  大灵岩寺碑
  原嵌于广场戏楼前,今位于灵岩寺山门西南处,成为迎接游客的标志。“大灵岩寺”4字为元至正三年(1343年)山东廉访副使文书讷书写。

  金刚殿
  金刚殿也称一山门。清代,门外左右各一碑,书“千崖万壑”4个大字,为明嘉靖时(1522~1566年)张钦所书,门后也有2碑书“绝俗持戒”4字,为明隆庆中(1567~1572年)李复初所书。金刚是守护佛法的2位天神,置于山门左右,左为“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山门内有3座石桥,中为聚善桥,东为虎溪桥,西为接引桥,初建于宋,重修于明。

  天王殿
  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枋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二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景区图片

雪韵灵岩寺 作者:成明


灵岩寺千佛殿 作者:暴风雨来了


灵岩风光 作者:爱心影


千年古檀 作者:penpengao


灵岩寺的塔林 作者:浊酒半杯


 千年灵岩寺 作者:tel23


灵岩寺的建筑 作者:走向世界


济公塑像 作者:浊酒半杯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9月1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0)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5-08-16 03:15:00
    很好
  • 引用 liulei510098 于 2014-10-04 09:22:50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