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壶关县紫团山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0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16142次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云梯 作者:草原苍狼)
紫团山,即座落在峡谷主体中段的南岸一侧。此山极目尽绿,松柏葱郁,峰峦叠嶂,环眺皆秀。大约在北宋以前紫团山曾经又被世人叫作"抱犊山"。因山巅常有紫气团聚而得名。山脉延绵百里,有险峰峻岭50余处,最高峰海拔1791米。
景点信息
地址:壶关县东南60公里处的树掌镇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8:00-18:30
交通:紫团山与黑龙潭相挨,壶关县城每天有多班发往黑龙潭景区的汽车,从长治到林州的汽车也经过壶关县城和黑龙潭景区。壶关县城与景区相距60公里,车程80分钟,车票约10元/人。或从县城包车前往,一般7座的车约200元/天。
联系电话:0355-4278369
投诉电话:0355-2035096(长治旅游局电话)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大门口有停车场,停车费大车20元,小车10元。景区附近有两家汽油加油站,县城也有加油站。壶关县城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人民银行,县城也有邮局和人民医院,县城与景区相距60公里。
住宿:在太行山峡谷景区有不少的农家客栈,龙泉峡景区的桥上乡是一个旅游服务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可以提供食宿。红豆峡附近的龙泉峡客栈,双人间20元,多人间8-10元。景区宾馆住宿标准间100-150元/间/天。如果在壶关县城住宿,可住在壶关宾馆。地址:壶关县城古城路10号,标准间90、100元。电话:0355-779377
周边景区:黑龙潭 八泉峡 红豆峡 青龙潭 大河村 神郊真泽宫
旅游小贴士
壶关特色小吃羊汤:去紫团山旅游后可以去壶关县城享受美味的壶关羊汤,喝一碗壶关羊汤就等于吃到了羊身上的所有精华,当地流传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泻去肚胀"的说法。
景区地图

紫团山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紫团山景区导游图
景区相关资料
近年来,在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建立了一处名曰"太行大峡谷"的国家级林林公园。这一峡谷自西而东,由壶关而至河南林州境,横切太行,万壑疏风,其长度足可以40公里计。紫团山,即座落在峡谷主体中段的南岸一侧。此山极目尽绿,松柏葱郁,峰峦叠嶂,环眺皆秀。大约在北宋以前紫团山曾经又被世人叫作"抱犊山"。《太平御览》讲:"抱犊山,在上党东南,高七十丈。"《隋图经》则说:"抱犊山四面危绝。"公元4世纪初时,我国两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神学奠基人葛洪(自号抱扑子)曾遍游天下名山。他对太行怀抱中的抱犊山评价甚高,以为"称天下名者,南有武夷,北有抱犊。"把紫团山与武夷山相提并论,这对当代人来讲,无论如何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今天的紫团山其名声不但已远不如声名显赫的南国武夷,仅以武夷九曲溪那样秀丽可人且可乘舟游弋的水景而言,即使走遍今日太行峡谷中的每个角落,恐怕也难以觅得一处了。然而,再把话说回来,你如果真是一个对紫团山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特别是对它的地形地貌做过实地踏勘的人,你则会毫无犹疑的确信,确信葛洪在1500余年前所说的那一番话不但语出事实,而且语焉甚确,毫无夸张。现在武夷九曲溪水及其所经山峡长度约近8公里,历史上可能更要绵长些;但紫团山峡中的河床谷地其长度绝不在20公里以下。根据历史上遗存地貌的观察分析,古代武夷九曲溪和紫团山峡流景观的主要区别应该在于,武夷九曲溪河谷趋于平缓开阔,而紫团峡流由于峡身紧束,区段落差极大,所以后者比前者肯定会流速迅疾,景色险奇而壮观。在溪流盘曲环绕、岸侧景色变幻无穷这一点上,两处名胜则是相似相近的。

(紫团村 作者:草原苍狼)
紫团山历史
紫团山虽然在两晋时期就已大名远播,但达于极盛却是在北宋。宋人王辅道在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秋九月曾有《紫团三十六景诗》之名作,详写紫团山盛景。此诗原刻于36块石碣之上,到了明代时,36景诗石碣中已有14碣失佚,而再到清初时,36景诗石碣中竟只幸存4碣于世。时人为此深觉痛惜,游人曾责怨紫团山当地"地主乏九方之识,而山灵负盐车之泣",以为应该把这样的可悲后果书写于文并勒于山石,用此以警后世。由于历史上造成严重的毁损,至元明以后,紫团山上的多处名胜景致不但大多倾圯败坏,有关文献记载也散佚严重。明清时人可以指认或幸存的紫团36景中的内容则只有迎峰、倚秀峰、碧萝峰、老人峰、金屋山、鸱尾山、天杠磨崖山、仙翁崖、东化表、西华表、濯缨溪、南极园、驻云亭、白云潭、屏墙山、翠微洞、慈云寺、云盖寺、缨桃掌、凤台山和真泽宫等一些。
紫团山极盛于北宋,而且唐以前的抱犊山在北宋时易名为紫团山,这些已能肯定。然而如果说到抱犊山何以要在北宋时改名为紫团山,在这一点上看来已不好讲出确切缘由,早在唐时,抱犊山西麓一带已有"紫团乡"的古地名存在;而且据说至少是在北宋以前,抱犊山上的翠微洞就曾有所谓"紫团真人"在此修行炼丹;再就是,抱犊山一带自古即特产"紫团参"。从历史上所遗留下的这些地缘信息看,抱犊山的易名极可能即基于它们,而且抱犊山到紫团山的变易过程看来也不是突变,而应该是渐变。这种渐变的过程或许就发生在五代至北宋初这一时段。
紫团山在北宋的极盛很明显得力于道教在当地的衍布。所谓古紫团真人曾在该山的修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北宋时人的伪托或是发挥,真正的促动力则可能直接来自于北宋历代皇帝对道教的嗜好与追求,这种嗜好与追求在北宋末期宋徽宗时发展到了十分奢靡的阶段。现在仍然基本完整保存着的乐氏二仙真泽宫极容易说明这个问题。紫团山的真泽宫位于山的西麓神郊村,此宫庙貌规模之宏大冠于古时上党、泽州两地同类庙群。真泽宫俗称二仙庙,常见于古时晋东南各州府县。庙中主祀的乐氏二仙,史载实有其人其事。本事概略讲大约在唐昭宗时,有乐姓人带着两个女儿自屯留李村迁居至壶关紫乡益阳里,后来为了在山间采灵芝给继母治病被风刮到山岸之下而殒命,乡人随即为乐氏二女立祠纪念。清时紫团山樱桃掌还保存着乐氏二女父母坟墓,墓前碑上还记有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年号和乐氏父母的姓名。此事当然感人,但毕竟是凡人凡事。从此时起,事情又过去了两百多年,由于一次偶然的事件,乐氏二女却由凡人而突然一举成仙。话说宋徽宗崇宁年间西夏侵扰中原,朝廷派大军出征路过紫团山,忽然有二女子为朝廷大军沿途送饭。消息传到皇帝那里,一时有人认为是乐氏二女显灵,于是宋徽宗立时敕封乐氏二女为冲惠、冲淑真泽真人,并敕立宫庙命民间以祭祀。现在壶关神郊村真泽宫中保存着的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敕封碑即是当年原物,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时间了。旧时晋东南一带之所以处处都有所谓"二仙庙",其源头皆在紫团山间。宋王辅道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所刊刻的《紫团山三十六景诗》碑,距宋徽宗敕封乐氏二女为真泽真人一事,也不过10年多一点的时间。
紫团山虽然在宋徽宗时空前地兴盛起来了,但是也有令人沮丧的事情出现。比如说,紫团山自古盛产紫团参,而且山中36景中的南极园原来就被称为"参园"。可是,地方志记述,这作为一方之宝的紫团参,却反而在紫团山的极盛时的政和年间倒悄然绝迹了,所谓参园不久也被为农田。笔者近来曾两次身临壶关太行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和紫团山,并到对宫和白云寺(即36景中原驻云亭的所在地)内问古。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未及探访那十分奇特的翠微洞,所以心中多少有些失意。据当地民间传说,紫团山的这个翠微洞是和近百里外陵川黄围山上的黄围洞相通相连的,而且洞中各种造型的石灰岩水溶结晶景观尤其传神迷人。除此之外,记得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孙谦同志曾经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讲到,说他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举行宣誓仪式时就也是在这座紫团山中的翠微洞内。但是由于那是一个战斗空隙的夜间,他当时并不清楚是在哪里。一直到他再一次光临这一名胜之洞时,据他讲已是"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了。孙谦同志的这段传奇式经历,无意间倒更促使我产生出一种急迫探索这翠微洞的欲望来。

(紫团山)
内部景点
紫团洞位于半山腰处,洞名为清代知县叶大鹏题写。相传这里是元朝一位叫道荣的道士修炼成仙之处。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道教认为,通过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合一,与道合一则可以成为神仙。神仙不但灵魂常在,而.且肉体永生。许多人选择了名山作为修道之所,渴望能成为仙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紫团洞为天然溶洞,洞如迷宫,深不可测,至今还没有人能走到尽头。现已开发利用1500余米,修筑游路,并安装了五颜六色的照明灯,缤纷的灯光更给溶洞增添了绚丽,神秘。洞内最宽处30余米,最高处50余米,但最窄处仅供单人行进,最低处不足3米。我们的参观路线也是忽上忽下,再加上洞内多旁穴歧径,容易迷失方向,请大家相互照应,注意安全。各位,观赏溶洞景观时,由于观赏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效果,大家有兴致的话,可以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景观重新起一个生动的名字。洞内白色钟乳石构成了紫禁城、南天门等150余处千姿百态、维妙维肖的景观。您听到滴滴答答的水声了吧,这里的钟乳石形成了一座座假山,不时有泉水叮咚而下,此情此景多像齐天大圣居住的水帘洞啊,猴王与他的猴子猴孙们居住这里,一定也会感到逍遥自在。还有一景为"五龙捧寿",在百余平方米的天棚上,有五条玉龙捧着一个大寿桃,造型极为精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说的是王母娘娘设宴款待八仙,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回时行至东海边,吕洞宾倡议不得驾云过海,于是八仙各显其能,渡过东海。您看,这八位踏在祥云之上的大仙正寻思着如何显示其超群的本领呢!这些精美绝伦的风景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看到这些,使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与绝妙。
由紫团洞行至山顶,可欣赏到白云寺景观。白云寺,又名驻云亭,始建于北魏年间,现存建筑为明清结构,坐北向南,两进院落,正殿3楹,过亭3间,东西耳房各3间、廊房各7间。院内还有明清碑碣6通,记载了历代重修情况。东西廊房还存有4组砖雕戏剧画,这是十分珍贵的。每当如烟如云,时聚时散的雾气缓缓流动,轻轻升腾时,雾海间的白云寺朦胧缥缈,令人心荡神怡,这奇丽的天地,幽闲的环境,足以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稍事休息之后,乘车到另一景点--真泽宫参观。真泽宫位于紫团洞西南方向的树掌镇神郊村北部,又称"二仙庙",始建于唐朝。被老百姓叩拜了千余年的二仙庙是晋东南特有的宗教建筑。
据说真泽二仙的故乡就在紫团山怀抱的一个小小村庄里,她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二仙姐妹从小就十分聪明,只是迟迟不会说话,到7岁时才开口,结果呢?出口成章,而且颇有见地。她们的生母去世后,父亲乐宝山将继母李氏迎进家门,尽管乐氏二女百依百顺、尽心服侍,李氏仍视她们为眼中钉,寒冬腊月,继母让她们单衣赤足上山采菇,二人"虽难而往,泣血沾土,苦苣皆生血斑。"炎热酷暑,继母又让二人去拾麦穗,她们终日寻找也没有大的收获,正当痛哭抹泪时,一片祥云将姐妹二人腾举而上,悠然而去。乐氏二女成仙升天的情景,一时传遍四乡邻里,人们盖起了二仙庙以示纪念,"士庶每有请必应",二仙庙博得了老百姓的尊崇。
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西夏侵扰边疆,宋军由于长期作战,军队粮饷告急,有两个来自紫团山的妇人背二小瓦罐,里面源源不断地有粮食涌出,使宋军渡过了难关。凯旋之后,此事被上秦朝廷,二女被敕封为冲惠、冲淑真人,庙号"真泽"。后经历代扩建至今日规模。
从神郊河河谷登上156级台阶到达4根砂石柱支撑的牌楼,牌楼后为山门及两个侧门,上建有楼,两侧为东西望河楼。进入山门,真泽宫的主建筑--当阳殿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建在 1米高的台阶上,面阔5间,进深6椽,单檐歇山顶,殿中有4根红色石柱支撑,正面塑二真人像,殿两旁各有廊庑7间,东、西厢有阴宫、阳宫各9间。当阳殿后为真泽宫第二大殿--寝宫,其两侧有簪花二楼。通过寝宫两侧的甬道,即可到达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的圣公母大殿,殿内供奉着二仙真人父母的神像,两侧各有一座梳妆楼,殿前回廊斗拱,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1939年,八路军挥戈东渡,抗大一分校驻此庙堂半年多,更使古刹备增光辉。
景区图片

紫团山白云寺古观台

云梯 作者:诺言

紫团洞

紫团山风光 作者:文西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4月20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