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大同天镇慈云寺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4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10796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山门    作者:风的方向)
  慈云寺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辽开泰八年(1019年)修葺,现在的建筑是明宣德五年(1430年)重修的,共有三进院落,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西街北侧
  门票:无
  开放时间:不对外开放,可以联系成就师傅请求参观 0352-6824683
  交通:大同汽车站有开往天镇的班车,或张家口方向的班车也经过天镇,车票约15元/人,车程一个半小时。然后坐三轮摩托车,5分钟达到慈云寺,3元,坐面的5元。
  天镇县火车站在谷前堡镇,距县城约5公里。
  联系电话:0352-6824683  成就师傅
  投诉电话:0352-6827897  (天镇县旅游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天镇县城内有农业银行与邮政储蓄,可以通存通兑。加油站、邮局、医院天镇县城内都有。
  住宿:天镇县城内有许多招待所,价格大都在15-20元/人。或者住温泉度假村,条件比较好,价格会高点。
  周边景区:榆林口古长城  李二口古长城 

景区地图

镇慈云寺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天镇县位于我省东北部,与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坐落于天镇县城的慈云寺,被誉为"关北巨刹",始建年代不详。据光绪版《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在城内西街,唐时建,寺原名法华。辽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修。明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公元1428年--1430年)重修,千户熊亮奏赐额更名'慈云寺'。"
  现在见到的慈云寺全貌,正是明宣德年间保留下来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全寺东西长140余米,南北宽110余米。慈云寺现存单体建筑31座,占地面积约1.6公顷。1965年5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坐落在城内西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中轴线上三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五个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释迦殿、毗卢殿四座单体建筑,并以次划分为三进院落。
  来到慈云寺前,我们为寺院的高大敞亮、豪放独特的建筑风格所赞叹。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为金刚殿即山门为寺院之首,面阔三楹,单檐悬山顶,前檐下置木栅窗棂,廊柱设大栅栏,檐下悬"敕赐慈霎寺"竖匾。从门进入,我们发现两侧塑有两尊高大的武士像,他们威风凛凛,怒目圆睁,给人一种恐怖威严的感觉,手执金刚杵,脚踩妖鬼怪。
  《封神演义》中说,"哼将"郑伦,"哈将"陈奇,都是商纣王的督粮官,两人作战各有绝招。郑伦鼻子一哼,两道白光吸入魂魄;陈奇张嘴一哈,一道黄气将人魂魄驱散。两人死后,姜子牙封神时,将郑伦、陈奇封为镇守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室,为哼哈二将之神。记得,我儿时在家乡上学时,放学后常到慈云寺(当地人都称其为"大寺")去玩耍,我们在寺院内爬上爬下,有时甚至上到钟楼用石块将大铁钟敲的嗡嗡作响,老和尚出来说:"看哼哈二将发怒了,你们还敢胡闹。我们就像受惊的小麻雀,一气飞出山门不见了。
  入山门,进第一重院落为天王殿,殿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相互对称,为圆形穹庐顶,顶下有两层。下层周设廊柱8根,砖砌成室,上层敞亮,周有围栏,围栏磨得光滑亮洁。木纹清晰可见,整个结构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为国内罕见,是山西省现存元、明两代钟鼓楼中仅有的一例。钟楼悬一口400多公斤大铁钟,铸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钟体分八面,分铸梵文、祷辞、"佛"字、八卦图、"明宣德壬子年簿"及布施录。其造型之美观,铸造技术之精湛,为后人所赞叹。
  听我爷爷讲,在他们少年时,朝钟、幕鼓逐日鸣响,顺风能传十里多远。逢年过节特别是佛教节日,诵经声、木鱼声不断,钟鼓声四时鸣响,香烟雾岚缭绕。节日法事活动十分隆重。


(石墩    作者:风的方向)
  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像,韦驮菩萨立像,弥勒佛坐像。
  据说,弥勒佛是被完全汉化了的,他的形象源自于五代梁朝时期的一位契此和尚。契此,号长汀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17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出家。契此慈眉善目,身体肥胖,面目常露喜悦之相,他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异于常人,经常拄着拐杖背着布袋入市行乞化缘,劝化人们信佛,其示人凶吉祸福,每每应验,人们称之为"布袋和尚"。后唐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圆寂,临终时留有遗言,自称是弥勒佛的化身,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便以为他就是弥勒佛降世的化身,并以他的形象作为弥勒佛的化身塑像于寺庙之中。殿内联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看着憨态可掬、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给人不少启迪。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一笑泯恩仇,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穿越天王殿,进入二重院落为释迦殿;殿内有明代壁画50多平方米,正面有十二圆觉,两边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人物形象鲜明,细腻入微。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殿中心塑释迦佛坐像,两侧分别是药师佛,阿弥陀佛坐像。
  过释迦殿入三重院落,正面是毗卢殿,为寺内主殿建筑雄伟,冠于全寺;高15米、宽23.5米,建于高大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五楹前檐柱6根,殿脊为琉璃葫芦瓶,直径1米,瓶上铁铸莲花,莲叶上栖一待飞的铁制侯凤鸟。千百年来风雨侵蚀,天灾不断,这些花样繁多的艺术造型屹立屋脊完好无损,可见古人的精湛技艺是何等的高超。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位和尚,乐天、妙明出家来到慈云寺。他俩看到毗卢殿内经楼构造精巧,但300年来空无所有,感叹之余,便多次向朝廷请求颁发经书,乾隆32年(1767年)经书终于获准被请到了慈云寺。这套经书是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的,统称为"三藏"共8800余册。自此,慈云寺名气上升,香火愈盛,是慈云寺的极盛时期。为慈云寺四大殿顶部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有花样繁多,斗姿争艳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的人物和各种走兽的彩色塑像,形象逼真,生机勃勃,在日光下更是金光四射,熠熠生辉,是明代琉璃的艺术珍品。
  慈云寺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等自然之灾和人为破坏,寺内破损严重。据新版《天镇县志》记载,寺内各殿塑像于"文革"期间被洗劫一空。上世纪80年代后寺院僧人募集资金,补塑了各殿塑像,将释迦殿的壁画,照原样重新彩绘一新。

景区图片


释迦殿    作者:风的方向


下马石    作者:风的方向


鼓楼    作者:风的方向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3月24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