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安徽滁州凤阳明中都鼓楼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编辑:阳光照进心里 访问:16340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明中都”座落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北部的淮河南岸高地上,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是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建造的一座豪华都城。
  “明中都”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经过6年的施工,“明中都”已完工的项目有禁垣、皇城和宫殿等。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明中都”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的某些布局上,特别是在宫殿布局上,则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宫殿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明中都”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与风雨,如今只剩下皇城遗址。
  明中都内有钟楼、鼓楼,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鼓楼 。现鼓楼内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塑像及大明王朝的介绍;存有世界上最大的鼓和最小的微型鼓(直径2cm )。我们从鼓楼周边的建筑群仍然可以想象出明中都当年的盛况。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鼓楼广场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8:00 — 17:00
  交通
  到滁州,乘火车最方便。由南京站向北的快车只需40分钟可达,由蚌埠向南的列车到滁州也只需120分钟。由于滁州距离南京太近(66公里,乘火车仅需半小时车程),所有的直通快速、特快列车均不停靠滁州。你可乘快车或飞机先到南京,再到南京下关汽车站乘班车前往滁州,票价10元左右,每隔15分钟一班车,1个半小时就能到滁州了。滁州汽车站就在火车站的对面。滁州市内的出租车极为便宜,起步价仅为3元,将滁州城兜个遍,也不过5元。从滁州到凤阳140多公里,20元即可到。凤阳明古楼位于凤阳县城中心,所以来到凤阳就是到了这里了,要是找不到,打个人力三轮或小公交,2-3元。
  联系电话:凤阳旅游局0550—6620121
  投诉电话:0550-6620163
  景区官方网站http://www.fyhg.gov.cn/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凤阳明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它四周就是旅社、宾馆,所以住宿特别方便,有凤阳宾馆、农师院招待所、凤凰山庄、皇城大酒店、中都宾馆等。
  住宿
  皇城大酒店
  介绍:位于府北街29号,距离鼓楼很近
  电话:0550-6718333
  价格:单间138/天、标间 128/天、商务标间 168/天
  周边景区:明皇陵、狼巷迷谷、韭山洞、小岗村、禅窟寺景区、龙兴寺、古钟离子城遗址、

旅游小贴士
  当地特色:凤阳酿豆腐、烤鸭豆腐、御膳豆腐、日月牌粉丝、来安花红、天长雪片糕、梅市咸水鹅、凤阳御液酒、御膳麻油、凤阳花鼓戏、凤阳花鼓灯、凤画、凤阳花鼓。

景区地图:
明中都鼓楼方位图(点击看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凤阳明鼓楼是我国最大的鼓楼。鼓楼由台基和殿楼两部分组成。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中门略大,中上有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凤阳明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它鼓楼而别具一格。继承宋、元传统,开创明清新风,成为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鼓楼建成600多年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建。台基一直保存完好,基上柱础排列整齐。198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夕阳 残雪   作者:老派客)
  谯楼归市——鼓楼的兴衰史

  中都鼓楼又称谯楼。明洪武八年建,在原云济街东端。鼓楼是一座城阙式建筑。据《凤阳新书》载:筑台,下开三券,上有楼九间,屋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穷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上置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移建大龙兴寺,藉以表达衣锦还乡之意图。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复拆500多间建筑,重建龙兴寺。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纵高墙罪宗百余人"。基座上的楼宇毁于兵火。崇祯十二年重建,其规模不减当年。但失去报时作用,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登临观景之处。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移凤阳县治入皇城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拆中都9门、禁垣及钟楼基座等,取砖新建凤阳府城。此后,中都城的其它建筑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新建的府城,将此楼包在城中。每日人群从楼东、楼南、楼西、花铺廊四条街上,涌向楼前,逐步成为闹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凤阳县志》绘此为"凤阳八景"图之一,名曰"谯楼归市"。
  "谯楼归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咸丰三年,楼宇遭兵焚,鼓楼台基仍存。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据守台基,曾在顶面中部砖砌战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都城建筑仅剩皇城。"文化大革命"中,皇城又被拆除三分之二,城砖流失于民间砌民房、修厕所、盖猪圈,江苏、上海等地一时皆有中都城砖。1981年6月至次年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基座上面四周砖筑73个垛形围墙,并在上楼进口处,新建长5.2米,宽4.8米,高5.6米门楼一座。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今天,虽然宫阙殿宇尽毁,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两段城墙,但察其规模巨大的都城遗物、遗址,仍然十分壮观。

  朱元璋与凤阳都城——皇权与乡情的较量

  洪武二年(1369)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全国统一大业后,即诏颁天下:以临濠(即凤阳)为中都。朱元璋称在临濠建都,是"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然而,临濠是朱元璋的家乡,显然更多的是朱元璋想要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私心。重臣中只有刘基(即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刘伯温)坚决反对。洪武三年(1370年),为显示新王朝威势,打击东南地区的文人和地主阶级,朱元璋下令移江南民十四万户于凤阳。江南一带的富豪全部被迁往凤阳,并且不许私自回去。这些江南富人被迫背井离乡,自然十分思念家乡。虽然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却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地跑回江南老家探亲扫墓,到第二年再回到凤阳。日子久了,就成为习惯,也成为当时一大奇景。凤阳花鼓在东南一带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舞,其中有一首唱道: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实际上指的就是江南富豪伪装成乞丐逃荒的这件事。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朱元璋巡视已经改名为凤阳的中都的修建情况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停建。此时修建中都临濠已达六年之久,颇具规模。众人对此都大惑不解。朱元璋解释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但这其中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朱元璋身边的功臣许多都是他的同乡江淮功臣居功自傲,常有违法乱纪之事,且在朝中结党谋取私利。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对臣下的结党很是警惕。他担心临濠是许多江淮功臣的老家,建都临濠后,会助长江淮集团的势力。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南京为京师,凤阳为陪都,仍称中都。罢建后的中都,朱元璋再也不来此巡视,而是命皇太子及诸王来此出游,"观祖宗肇基之地"。

  独特的建筑布局

  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9门。中为禁垣,周长15里多,开4门,曰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英武两殿,文、武二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候第宅、钟楼、鼓楼等。《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皇城城墙雄伟坚固,皆用大城砖砌筑,已发现署有22个府70个州县及大量卫所、字号铭文砖。砌砖所用的灰浆是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在城墙的关键部位,甚至用熔化的生铁代替灰浆灌铸。所以在明代的二百多年中,城墙完好无损。午门券门及楼台四周基部,总长500余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镶嵌着各种珍禽异兽、名花瑞草;而南京、北京两个午门基部券洞两端仅有少量花饰。殿址上的石础,每块直径2.7米见方,础面正中半浮雕蟠龙一圈,外围刻有翔凤。北京太和殿石础直径仅1.6米见方,且是素面。石望柱、栏板、御道丹陛等,也都雕刻着龙凤。特别是皇城内外的建筑布局,继承宋、元传统,开创明清新风,成为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公布明中都皇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士元称:"中国几千年宫迁建筑史中都数第一,没有中都就无法认识中国几千年宫廷建筑的历史渊源。"中都皇城为最里面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比北京故宫还大10000多平方米。中都城(罢建后)有9座门、28街、104坊、3市、4营、2关厢、18水关。其布局严格遵守传统的对称原则,重点突出的是中轴在线宫阙的建筑布局。鼓楼是向全城报时的地方。旧时楼上设有"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它鼓楼而别具一格。东西向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总体规划的,也是对"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中都城的点缀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朱元璋展览馆   作者:李云龙)
  朱元璋展览馆

  朱元璋展览馆建在明中都鼓楼上,展示了朱元璋与凤阳的特殊关系以及凤阳在明朝历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展览馆由270块图片,大量的雕塑、建筑构建、明代生活用品等实物组成,大部分实物是从民间征集采得。内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朱元璋与凤阳》两大主题,用图片、文字、沙盘和仿制实物翔实介绍了朱元璋的生平,全面展示了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一生及他对家乡的情谊。

  风俗文化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种的营养,根据说唱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演,逐渐向戏剧演变,至光绪年间,形成花鼓戏。
  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许多知名艺人如陈广仁、李西、乔成、顾怀功等,活跃于沿淮一带的农村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吴汉杀妻》、《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70多出。花鼓戏伴奏只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至6人,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锣跟人,人跟锣,互为帮衬。
  凤阳花鼓戏是“以唱为玩”的业余性质,解放前,演员皆为男性(女角由男性反串),唱腔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后,凤阳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抢救该剧种,先后两次成立凤阳花鼓戏剧团,并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将“凤阳三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创作出凤阳花鼓《全家乐》,国家领导人董必武观看后给予很大鼓励。由于多种原因,现凤阳花鼓戏老艺人只剩73岁的张传英一人,濒临失传。

景点图片:
夕照谯楼   作者:李云龙


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   作者:山石


鼓楼夜景   作者:李云龙


凤画凤舞谯楼   作者:老派客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9月1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