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灵丘古长城(明代内长城)图文介绍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30日 编辑:小莫 访问:15366 评论:10条 发表评论! 纠错!


(大南山上的长城敌楼)
  在灵丘境内绵延100公里,横贯白崖台、下关、三楼、浪子沟四乡。修筑年代为明万历年间。现今城墙虽剩残垣断壁,但由等距离烽火台串连,脉络走向相当清晰,尤其是耸立于要道险冲的屯兵古堡,座座保存完好,登上古堡可寻觅到古代战争的遗风。

景点信息

  地址:大同灵丘县白崖台乡、下关乡、三楼乡、浪子沟乡境内
  门票:不收门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联系电话:0352-8522848(灵丘县文体局)
  投诉电话:0352-8522848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非景区,没有停车场,把车停在路边即可;县城有加油站;灵丘县有人民医院、中医院,乡上有卫生院;灵丘县城有建行、农行、工行。
  交通:这些地方大都没有班车前往,可从县城包车。
  住宿
  住宿推荐
  惠达大酒店 
  地址:新华街
  价格:普通两人间 40元/间;标准间 60元/间
  电话:0352-8520686
  推荐理由:价格优惠,很适合背包族,且地理位置也很好。

  平型关宾馆
  地址:灵丘县街心公园北侧
  价格:普通间 100元/间;标准间 130元/间
  电话:0352-3338555 3338556
  推荐理由:是当地最高档的宾馆,条件很好。

  周边景区:灵丘烈士陵园  平型关战役遗址  空中草原  禅庵寺  觉山寺  龙泉寺  灵丘古长城

景区地图
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一、平型关下夜访长城人家

  雄关已被雨打风吹去
  长城依雁门一路东行,到应县、浑源境内后以山为险,加上人为和自然双重损毁,仅略存零星残墙和墩台。断断续续中,长城延伸到繁峙与灵丘交界处。我一路随行,于11月17日傍晚来到距繁峙县城65公里的平型关。
  夕阳下,偃伏在两山之间缓坡地段的平型关只剩一个砖碹的拱门,门洞高2.5米左右,宽约 2米,看样子仅能容单人匹马通过。当地一位老乡介绍,关口处原建有一座小关城,关门城台之上,有一座三开间的单层城门楼。楼和关门皆于1939年被洪水冲毁,现在见到的关门是1962年重修的。
  据史料记载,这一带长城为战国时赵国修筑,隋代重修。到明代,平型关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为加强防御,特在原长城外包砌砖石,加高加宽,并在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岭口堡城为关城(即今横涧乡平型关村所在地)。但眼前的情景却令记者徒留长叹:底部为条石垒砌的砖包长城,依偎在关口两旁,只剩下了可怜的三四米长;往北往南延伸的城墙,包砖尽被扒去,土夯的墙面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再往远处看,山坡上已经没有了长城的踪影---昔日的雄关,如今已被雨打风吹去……


(平型关  作者:色魂)
  "古墙"环绕长城人家
  从关口南行2.5公里,就到了平型关的关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远远望去,村子四墙围绕,还有些城堡的样子,只是墙也被扒光了"衣服"(包砖)。南门外一堵照壁上写有"平型关"三个紫红色的大字,行楷印刷体,已没有半点古关的韵味。矩形的门楼塌毁大半,顶上的一根横梁摇摇欲坠。从门洞进入村中,所见村民的院墙竟全是用城墙砖和长城上的条石垒砌而成。
  "宿营地"穷困依旧
  正在大街上端详着,一个黑脸汉子走过来,与我聊了起来。随后他把我让进一处有着三间低矮窑洞的院子。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女人迎了出来,汉子说这是他媳妇。
  进得屋来,裸露着泥皮的墙壁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炕上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睡得正香。靠后墙的一对小平柜上,堆着碗、盘和剩饭。为防止屋顶的尘土掉进碗中,主人特意在上面盖了个编织袋。除了这些,小屋里再也没有其他摆设了。
  汉子掏出烟袋,不好意思地让记者,记者赶忙说不会抽烟。汉子说自己叫王三三,这老窑洞虽破,却是爹给碹起的。因为穷,村里的后生们最难的事就是娶媳妇,他39岁才娶了一个四川媳妇。"结婚4年了,家里只添了两个娃娃,别的啥也没添。""那你们靠啥生活呢?"我问。"种着六七亩山坡地,只能凑合着填饱肚子。平时连个零花钱都没有,唉!"汉子长叹一声,"抗日那时候,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个漂亮仗,因为这个,1966年国务院把平型关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听老辈们说,平型关战役期间,俺们村是八路军的宿营地,乡亲们为革命可出了力啦!可是,解放这么多年了,村里的面貌就没见咋变。直到现在,连条好路也没有,客车也不通。大名鼎鼎的平型关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我问:"这村附近不是有铁矿石吗?你们咋不挖?"他说:"一般地方挖不出来,也不让随便挖。近几年有几个大老板在村南的山上开铁矿,把路捣翻了,把山上的草木破坏了,乡亲们一点好处也没得到……"
  王三三说到这里狠狠地吸了一口水烟。青烟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烟锅子上飘起,像是剪不断的愁绪。
  离开王三三的家时,一轮圆月已升了上来。月光照耀下,平型关村家家户户用条石和城砖垒砌的院墙上,泛起一片片清冷的光。


(石匾镶嵌的敌楼  作者:诗书)

二、狼牙口与杜老太一同回"娘家"

  年迈老太胜过小伙
  内长城由平型关向南多以山险为障,由神堂堡东北出繁峙县入灵丘县牛帮口,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抵灵丘县与河北省涞源县交界处的狼牙口,再东奔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这一路便是人们所说的"内三关"长城;另一路顺太行山南下奔娘子关。
  11月19日上午,我从灵丘县城出发寻访狼牙口长城。到灵丘县东南部的上寨南村下车问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得知我来意,爽快地说:"你等等,我把孙子安顿好领你去看看!"
  不一会儿,老太太就出门上了车。她叫杜桂春,娘家就是狼牙口附近的大地村。"我刚与邻村来的干儿子喝了半斤白酒。"谈起狼牙口的边墙,她说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一块儿上那儿放牛,前年去涞源走亲戚还路过,"那边墙还是老样子,这几年没人破坏了。"
  汽车在山路上左盘右绕,经过近一个小时,前面有一颇险峻的小山峰,杜老太说到了。我将车停在路边,换鞋的工夫,老太太已没了影。走到山峰前,手脚并用地往绝壁上爬,但爬到半山腰怎么也爬不上去了。杜老太站在峰顶喊:"怎么还没上来呀!"她返回半山腰拽了我一把,我才上了峰顶。
  峰顶南侧有一个毁了半截的砖砌空心敌台。到了台前,老太太两手往一米五六高的墙头上一趴,身子一跃,右膝就跪在了墙上,左腿一提,"噌"的一下,就站了上去。然后她进入敌台,在北面的箭窗上得意地向我挥手。


(炮台,记忆着历史与沧桑)
  条石砌就铜墙铁壁
  我随后也上了敌台。杜老太在四面的箭窗上东瞧西看,遗憾地说,要是咱们夏天来,这儿风景可好了。
  她抓着敌台内一株落了叶子的灌木枝条说:"这棵树我十五六岁时就有了。"又拿起一块敌台内墙上的土坷垃,摩挲着端详着,良久才放回原处。她说,这是一号台,原来门上有字,现在门塌了。随后又指着南方悬崖上山岚中一个非常完整的砖砌空心敌台说,那是二号台,上不去。我看到,东南方向两座山峰之间的一段平缓山梁上,有一道石砌长城。
  从敌台下来,来到那段长城前,石砌的券门上有阴刻横书"狼牙口"3个字。穿过券门,门上又有一石匾,上书"狼牙险道"四个大字,匾头匾尾亦有小字,但因年久,已辨认不出(后查史料知,匾头字为"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匾尾字为"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用条石垒砌的墙一直从关门向两边延伸开去,越到高处墙越低。悬崖处,则以崖当墙。关口处石条大小,用尺子一量,平均为80厘米长30厘米厚。墙最高处约八九米,墙下有少量散落的石块,可知原来更高一些。底部墙厚6.03米,上部略收,看上去如铜墙铁壁般坚固。
  杜老太说,过了圆门洞就是河北省涞源县的狼牙口村了,这边墙是从东过来的。我往涞源方向望,只见峰壑层叠,那城墙爬上山峰就消失在灰蒙蒙的雾霭中了。
  据史料记载,狼牙口为明长城真保镇的关隘,其所在的狼牙山海拔一千七百余米,长城多依山为险而少见墙体。像这样的条石筑砌长城,在山西境内的明长城上并不多见。


(古长城墙体  作者:色魂)
  有情有义赛丈夫
  下山的时候,杜老太将一块掉在地上的敌台砖捡起,抱下山来。
  我疑惑地问:"您要这砖……"她笑了:"你以为我要拿它垒墙啊?把这砖放在咱家炕头上,看着舒服!"
  "您对边墙感情很深啊!"
  "打小就在这儿耍大的,像是娘家一样,咋能没感情?一眨眼就四十多年了啊!那时候和我玩的小姐妹也多年没见面了,可想她们哩。这儿离俺们上寨南村20里地,来一趟不容易……"
  返回杜老太的家,已是下午3点半。她二话没说,就开始抓柴生火给我做饭。杜老太住的是4间新瓦房,虽是正房,却又低又小。她家种着10亩旱地,打的粮只够自个儿吃。丈夫给人放羊,一年能挣5000元左右。两儿一女,都是农民,也不富裕。她今年57岁了,为了不拖累儿女,农闲时节还到建筑队当小工挣些零花钱。上午干儿子临走时,她送给他10元钱、两盒烟。她无奈地对我说:"想多给点儿,咱也没钱。"
  临别时,我掏出50元钱给杜老太,她说什么也不要,最后我硬把钱放下。她一边送我,一边自责:"我咋能随随便便要人的钱呢?"


(躲藏在沟壑之中 作者:诗书)

三、长城敌台:可堪"国宝"映残照

  灵丘境内"九分山水一分田",路经这里的长城多依山傍险,很少筑墙,多在山隘谷口、河流折曲的崖岸处建砖砌空心敌台。史料记载,从狼牙口往西至繁峙茨沟营的34座长城敌台,当时均以"茨"字编号,称为"茨字×号台";而从狼牙口往东至河北涞源县插箭岭的50座敌台均以"插"字编号,称为"插 字×号台"。据灵丘县文物局负责人讲,灵丘境内现存"茨"字号敌台10座,"插"字号敌台4座,如此规模且依次编号的砖砌空心敌台群遗存,在现存的明代内长城中实为罕见。
  11月26日早6点,在呼啸的冷风中,我从灵丘县城出发前往90公里外的牛帮口寻访那里的"茨"字号敌台。兼管这一带长城的灵丘县曲回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孙长青陪同我前往。
  "茨"字十八号台:独立路边听风雨
  在山路上绕来绕去,8∶30左右才赶到牛帮口。这里有三座敌台依地势一字排开,虽说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二三百米,但由于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山峰山坳间,要想从一个台走到另一个台,没有二十分钟恐怕到不了。
  我先来到108国道南侧峡谷里的一个敌台。台顶部四面均有垛口,但已不完整。北、东、南三面有4个箭窗,西侧两箭窗中间夹一小拱门,门上有一石匾,阴刻横书"茨字拾捌号台",字迹非常清楚。台的基部为实体,未见与之相连的城墙。从台门前的土坡进入敌台,发现台顶已坍塌,里面残垣断壁上裂缝比比皆是。


(历史照片-茨字十九号台 作者:沙飞)
  "茨"字二十号台:原石长城衬其"新"
  跨过108国道,转过一个山头,一个在蓝色的天幕下看起来清清爽爽的敌台仿佛就在头顶悬着。此处群山如斧削刀劈,像极古代山水画中的险峰,但上山的难度却大大增加。在孙长青的拉拽下,我边走边仰头看,敌台在我的眼中越来越大,棱角分明,威严挺拔,像从山头长出来一般。
  攀上峰顶,站在台前,石匾上模糊的字迹已无法辨认,孙长青说这是二十号台。其基部用九层打磨得非常平整的条形花岗石垒砌,条石间用白灰粘接。花岗石大小薄厚不相上下,我用尺子量了量,平均长度为1.1米,厚度为0.4米,宽度亦为0.4米。条石以上为砖砌。台为方梯形,底部边长10.6米,高亦有十多米。从拱门爬进去,发现里面为大回廊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用砖碹成6个暗室,12个哨口(每面3个),暗室与哨口相通。从侧面的砖砌楼梯登上二层,四围垛口齐整,从垛口下的望孔往下望,108国道上缓慢爬行的大型运煤车只有虫子般大小。


(敌台站立在山巅之上  作者:诗书)
  "茨"字二十一号台:门上石匾成"光板"
  二十号台前,有一段未经打磨的原石砌筑的长城伸向二十一号台,这是我"走马长城"以来,第一次见到原石筑的长城。与"崭新"的二十号台相比,它散发出的是一种古朴的韵味。这种古,是一种原始的古:石头圆的、方的各种形状都有,一块块不加修饰地码放在一起,浑厚朴实,粗犷豪放,透着一股古战场的杀气。
  上二十一号台就更难了,门上石匾已成"光板",但根据史料仍不难推断出它的编号。此敌楼棱角历历,保存最为完好。平滑的墙体"肌肤",严整的垛口,圆润的箭窗,如铜钱孔一样的方望孔,顶部砖砌的三角形楼檐和东西两面墙顶部的两个吐水嘴,更使该台"俊俏"出众。但因"门槛"高达两米,又居悬崖之上,站在台前已不寒而栗,实在无法进入。台的北侧,沿山脊亦有一段残坍严重的石砌城墙,向北伸向远方。
  下了二十一号台,找寻十九号台,孙长青遗憾地说,十九号台早在1968年修108国道时被拆毁。
  11月27日、28日,我又独自赶往下关乡潘家铺村查看了"茨"字十三、十二、十一号台;在潘家铺东的铜碌崖村南村北看到了两个同名为"茨字七号台"的敌台;在狼牙口东的荞麦茬村东南发现了"插"字五十、四十九、四十八、四十七号台,它们门匾完好,字迹清楚。与"茨"字台不同的是,"插"字台东、西两面墙均有门。
  沿路爬山越岭,历尽艰险,所见敌台形制大体相同,大多保存完好。这些敌台令我感慨良多:它们堪称"国宝",能全身"活"到今天,确属不易,而且越是地处高山绝顶,敌台受到的伤害越小,但这种仅依靠自然因素的保护方式,又是多么脆弱啊!
(作者:梁保忠)


灵丘古长城  作者:色魂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3月30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0)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1-05-30 00:57:34
    此地適合女生自助遊嗎? 交通、安全有沒有問題?

所有评论(10)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

more该地客栈推荐

景点地理分类

华东地区(387)华北地区(651)西南地区(376)西北地区(147)华中地区(39)东北地区(98)中南地区(77)港澳台地区(17)出境游(0)其他地区(0)